首页 > 武术 > 武术天地 > 正文

武学中的时空问题

文章来源:华夏艺术网 作者:邱海洋
字体:
发布时间:2017-01-23 20:17:57

邱海洋

摘自《中国武学》第二册

一、时空问题第一重要

时空问题在武学中第一重要,时空比力量更重要。然而,遗憾的是,翻遍中国武学典籍,对时空问题的讨论少之又少,大量的论著只是集中在人体和劲力方面。只讲人体和劲力,譬如说刚柔、快慢、整散等,从养生练功的角度是可以的,但是从搏击术的角度讲,不讲空间则拳术运用不灵。所谓“数年纯功不能运化”,就是因为缺少对时空的理解。必须把人体、劲力、力学、时空全部理解了,才能把握拳术技法的真谛,才能得心应手。

 

二、类比台球看时空

 

这非常类似于台球运动,初级阶段是练习熟练地运用球杆,正确的姿势,便于挥杆发力,进而做到人杆一体;接下来就要研究球,研究球体上不同的位置,用杆击打球的什么位置,主动球撞击被动球的什么位置;再进一步,研究案台,设计球在案台上运动的轨迹,停留的位置等等。位置和轨迹就属于空间和力学的范畴。当然,运动中的心理控制则属于更高的层次。

中国古代讨论时空问题的主要是哲学著作、宗教著作和神话故事。武术的突破必须从时空入手,未来科学最大的突破也必然是对时空问题的突破。

 

三、时空比力量重要

 

对于武术,尤其是搏击而言,时空是第一位的,力量是第二位的,选择时间空间比运用力量更重要。不仅武术运动中时空问题十分重要,很多体育运动尤其是竞技性体育运动也是如此,例如在足球运动中,跑位和抢点就非常重要,而跑位和抢点就是个时空问题。

(一)方向正确,慢一点也能到达

譬如开汽车,选择了正确的道路,道路平直顺畅,车速即使慢一点也能顺利到达目的地。相反,如果方向错误,没有道路,汽车动力再足也可能无法抵达。很多游戏反映的都是空间主题,例如魔方、华容道等等,看似不可能,只要步骤、方法正确,确实可以成功。象棋,车走直线,纵横四野,力量覆盖前后左右四个正方向;马、象斜行,斜跨八方,覆盖斜角四隅方向;炮腾空跳跃,为立体上空方向。围棋,以围占的空间大小决胜负。由于时空统一,步骤也很重要,步骤先后、抢占先手、先机,反映的则是时间问题。

 

图 魔方

图 华容道游戏

(二)何谓击中?

    特定的空间,特定的时点,甲的鼻子与乙的拳头相撞击,对于乙来讲就是击甲,对于甲来讲就是被击中。如果时间错开,鼻子与拳头就不会相撞;如果空间错开,鼻子与拳头也不会相撞。如果甲乙分处不同的空间,不发生空间穿越的话,二者就不会出现击中和被击中的问题;假如甲乙分处不同的时代,不发生时间穿越的话,也不会出现关公战秦琼的现象。

在特定的时间,甲方的力,借助肢体或者器械等工具,运动到特定的空间位置,而乙方正好在此位置,因而被击中。打击力、被击者、时间、空间四者合一,谓之击中。如果造化弄人,在击打的瞬间,把时间错开,或者把空间挪移,时空错位,则击之不中。这不免让我们想起徐克导演的电影《大话西游》,月光宝盒能够让时间倒流,能够变换时空,因此,打斗的场面和打斗的结果,可以重新安排,一切都可以推倒从来。

搏击中,最好是赢在空间上,假想自己站在一个安全的空间里,对手打不到你。这个空间离对手很近,就在他身旁,他却无法利用,打不到你。

(三)运动以空间为条件

人体是有形的,运动需要借助一定的空间作为条件。例如,正常行走需要一定宽度、一定面积的地面作为支撑,因为人体在前进时,重心不仅向前移动,还会左右移动,以此需要一定的宽度承担重心左右移动产生的晃动。如果缩小这一宽度,人就会走不稳,这就好像走钢丝。再如,转身,如果空间太小,人就会转不过身,好比钻进了一个夹缝中,进退两难。

力量的启动,需要人体组织的运动,需要一定的空间,如果这一空间被压迫掉,那么力量就无法启动。衡量两个人功夫高低,高手启动力量需要的空间小,普通人启动力量需要的空间大。这就好比有的飞机起飞需要很短的跑道,而有的飞机起飞则需要很长的跑道一样。静功训练,桩功训练,内劲儿、寸劲儿训练,就是在做缩小空间情况下的力量训练。

武术中的“寸劲儿”,就是说利用很小的外部空间,在距离对手很近的情况下发力,不需要借助很长的距离而形成势能。所谓“内劲儿”“暗劲儿”,就是不需要借助体外空间以形成势能,只利用体内空间,即可以启动并运行力量,形成势能、动能和冲量。兵法中讲“其节短,其势险”。这里的节既是空间阶段,也是时间阶段,“节短”就是长度短,就是小时空;“势险”,就是在极小的时空内爆发出势能和力量,就是要在小时空里做大文章。

太极拳讲“从大圈到小圈到无圈”,就是讲力量启动和运行需要的空间越来越小;“发手以不见形为妙”,也是这个道理。借助的空间越来越小,就是要求的条件越来越少,最终迈向庄子讲的“无待”,就是不需要任何条件,就是绝对的自由,就是“致虚极”。

武术中拿法的要旨就是空间锁定,空间挤压,而不是反关节。反关节只是表象而已,其实,关节无论正反,都有旋转的极限,缩小空间,挤压空间,使对手不能换劲儿,就是拿住。

(四)封锁方向

人体在空间中运动时,通常有几个模糊的方向可供选择,如果其他方向全部被封锁,只留下一个方向,人就很容易朝那个方向运动。例如,野马分鬃一招,被打击者其他方向全被封死,只有远离对手的侧后方没有被封锁,可以出逃,这个方向既是出逃的方向,也是没有支撑的方向,是抗力最弱的方向,使招者朝此方向挤引发力,被打击者自然朝此方向跌出。这与兵法中“围城必缺”的道理一样,留一个缺口供对方倒地之用。又像池中之水,哪里有缺口,就朝哪里流。兵书《吴子》讲“审敌虚实而趋其危”,抗力最弱的方向就是这个“危”,可以直捣黄龙。所谓“四两拨千斤”,就是要利用空间便利。所谓用招势赢人,用结构赢人,就是利用空间赢人。所谓“用意不用力”,就是用意选择空间,用意把握时间。

人体是有形的,就像一架机器,在空间中移动,有些方向灵活,有些方向笨拙;劲力转换在有些位置连贯,有些位置存在无意识的闪断。寻找对手的运动弱点,发现那些笨拙的方向和断点,加以攻击,就能事半而功倍。武术非常看重步法,拳谚“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师父”,李小龙也一直强调步法的重要性,原因就在于步法中包含着空间的奥妙。

(五)一旦空间改变,力的作用就会变化

力的作用依赖于既定的空间,一旦空间改变,周围整个力系环境发生了变化,自己的力就不再像原来那样起作用了。空间改变,力的作用就会变化,力做工的机理也会发生变化。举两个不太确切的例子,地震的时候,人们很难逃出房屋;汽车在雪地上打滑的时候,车内的人感觉很无助,有劲儿使不出,有劲儿使不上。

(六)天时地利就是时空问题

中国兵法认为胜利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的条件。古今中外的战斗,无不选择地形,占领有利的地形位置就是个空间问题,双方力量大小近似,地形优劣不同,胜负结果完全不同。兵书《孙子·九地》阐述了用兵的九种地势,“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

[1],有围地,有死地”,要针对不同的地势选择不同的用兵策略,充分利用地形所带来的空间便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讲的就是特定的地形所产生的空间便利。战争中讲究“天时”“地利”,就是说明时间和空间的重要。所谓“地利”就是地形带来的空间便利。摔跌之法的根本就是力争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空间,瞬间改变敌我空间结构。太极推手,沾连粘随,目的就是用最小的力,把对方引入被动的空间结构中,这个道理与毛泽东主席的运动战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中国的地躺拳和巴西柔术,就是利用地面锁定,改变了搏击的技法。站立地面与躺在地面,空间感是截然不同的,站立时地面主要的作用是支撑,而躺倒时,地面反而成为发力和运动的主要约束。巴西柔术源于日本柔术,柔术练习者,擅长将对手拖向地面,然后在地面上获得控制的姿势。巴西柔术的技术和策略都基于对地面打斗的深入研究,一旦形成控制姿势,柔术练习者可以使用关节技、绞技或击打技术等多种攻击手段,将对手制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