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术 > 武术天地 > 正文

武术与田园

文章来源: 作者:薛金银
字体:
发布时间:2016-05-03 20:57:28

101772245324899514.jpg

本文作者拳照

        从中华文化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来看,武术是一朵奇葩。武术将战争中积累的实战经验在和平时期进行提炼和感悟之后,形成了对身形四肢的力量和速度控制,同时具有技击和强身健体的作用。武术理论更是将这种技术提升到精神和哲学层面,构成了完备的体系。

        武术最初起源于民间,不仅可从不同拳术的发源地的考证中获知,还可以从拳谱中获知。形意拳、八卦掌和太极拳中都有很多术语和拳谱用语都与田园生活经验有关。拳谱和拳决和中国文字的描述方式相同,都以形象化的比喻语言描述身法、步法和手法的要求和状态的。

        例如,八卦掌的趟泥步,很多贴切的描述如“搓麻绳、踩蛇尾、撑船蒿”等,都是对身法和步法要求的经典总结。如果没有搓过麻绳,对脚面和地面的贴近距离,摩擦力量等就缺乏感性认识,找到感觉的时间可能会长一些。撑船蒿主要是描述重心转换的感觉的,这也是行步走圈时的鸡腿步的步法状态。八卦掌的走圈如磨磨,描述的是走圈时的身法要求,包括了速度均匀、重心不上下起伏、有推的感觉等。同样的,如果没有见过或者推过石磨,就很难体会磨磨的感觉。

        再比如,形意拳的脚踏中门硬打硬闯无遮拦,对步法的沉稳和力量要求很高,要求迈步如行犁,这是对步法和身法的整体要求。真正下田犁过地的人,对前脚的脚面和腿的作用领悟的就会快一点。犁地时,铧的表面很光滑且角度倾斜,可以减小前行时土壤的阻力,正如人的脚面绷直时踢出的力量很大且不容易被阻挡。手扶提压犁把在运动中很容易改变铧在土中的高度,对胯关节、膝关节肌肉群的控制也可以保持身体重心和脚面在行步中稳定性。        

 

649594960450839772.jpg       

        再比如,“白袍铡草”这一式,如果有铡草的经验,会明白至少有两个动作:将草捋顺、以及按下铡刀时的闪劲(寸劲和力量)。草不顺则受力点分散,效果打折扣。下压的寸劲保证一次切割的质量。铡刀虽然快,多次铡草后刀刃还是有磨损的,铡刀的重量有助于对草的横向切割时将力量集中于一点进行突破的有效性。

        其他如“玉女穿梭”来源于织布机上的梭子的运动方式,“握拳如卷饼”也是来源于食物制作方式的形象化描述,在此不一一赘述。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多的人已经离开田园故土,未来的人们可能将很难再有这种农村生活的具体化体会,可能将来拳谱的命名方式也会随着生活体验的不同而改变。这是一个值得当代武术习练者关注的问题。不过,正如张胜利老师所说,传统拳术的历史积淀不会消失,传统武术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生生不息。这一方面是文化传承的问题,例如:“哪吒闹海”和“弓步插刀”虽然描述的是一个动作,但是后者缺乏前者对武者神采的描述,而神采是武术的灵魂。另外如周仓扛刀、刘全进瓜等招式,描述文字都有其特定文化内涵,如果缺乏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了解,做此类动作时就不好把握力度、意念和精神的到位程度。另一方面是追本溯源的需要,拳术的创新离不开对已有拳种的起源、发展、转换的研究,知其然才能知其所以然,否则武术的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任何事物一旦脱离其诞生和发展的环境,必将难以持久存在。

 

作者简介:薛金银,北京大学博士,副研究员,多次参与国际国内通信和智能交通领域的标准化会议,编制北京市地方标准2项,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多项,发表国内外科技论文10多篇。跟随张胜利师傅学习张氏八卦掌、张氏形意拳、张氏太极拳。张氏内家拳第二代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