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术 > 武术天地 > 正文

武术的文化元素2-武与舞

文章来源: 作者:薛金银
字体:
发布时间:2016-04-19 07:38:38

  3月30日本公众号发布“武术的文化元素”系列文章第一篇:《武与巫》(手机输入1101可查看该文)。本文接上文,武、巫、舞同音,武术与舞蹈的关系比武术与巫术的关系更加密切。同样是形体的表达,武术的舞蹈的首要差异在于其目标不同,武术以实战技击、击败敌人为其核心价值,舞蹈以愉悦别人为其主要目的。在表现方面,武术注重力,舞蹈追求美。

        关于现代武术比赛动作的舞蹈化倾向,不少传统武术爱好者颇有微词,认为武术成了花架子。这可能很大程度上与比赛规则相关,在武术比赛不以实战对抗而以个体演练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情况下,比谁的规定动作更难(如腿踢得更高)和更好看成为主要的评判标准。关于内功、发力、虚实、意和气这些难以客观评判或者容易引起主观分歧的因素则被置于一旁。

        舞蹈化只是武术发展的一个方向,关于这样是否有利于武术的发展在此不作太多评论。武术要发展,必然面临创新和突破。武术在发展过程中,借鉴其他技巧、方法并进行改造和融合,只要在不影响武术本质(技击)的前提下,只会丰富而不会削弱武术的内涵。例如公园里的太极操不会妨碍太极拳的发展而只会扩大其影响一样。只要不把武术和舞蹈混同,仅将舞蹈中的造型、美感和表现力等可参考因素引入武术套路,是可以增强武术的魅力的。

        有人说传统武术“好用不好看”,“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必伤人”,个人觉得这是在“说拳”,不是在“练拳”。不出手也可以比划,所谓的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武术套路中的舞蹈因素有很多,首先是表现力方面,武术的起止动作,发力后的身架定型等,要求双目有神,虚灵顶劲,含胸拔背,这都与舞(戏)台中“亮相”动作的要求是相似的。套路中行走身法“形断意不断,意断身相连”,以及干净利索、灵活走转和周身浑圆一体等,和舞蹈动作的连贯性、表现力等方面的要求是相通的。只有如此,才能“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意念和肢体表达保持一致。另外,武术也讲究韵律感和节奏感。套路也有起承转合,松紧快慢。转身时的松柔,发力前的蓄势,击出的寸劲等,都要求松紧相间,快慢结合的。这可以从下面的视频中看出,武者的脚踏地面时啪啪作响,手和脚都有各自的节奏。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OTgxNzQzMA==&mid=2649540119&idx=2&sn=64f537dc6e767582f823a7d87255ec7b&scene=1&srcid=0415k3JZNTfb2ifWyDh5isO0&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wechat_redirect

        关于韵律和节奏,张胜利老师提出的“武术是流动的雕塑”一句尤为贴切。武术套路动作是一个又一个式子结合的,式子的起始和终止都是一个经典的人体雕塑造型。例如形意拳的三体式,八卦掌的老僧托钵,太极拳的白鹤亮翅等,武术大师的定势造型都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式子和式子之间的变化都显示出或飘逸、或圆活、或狠猛等身法,流转自如。可参见下面一段视频。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E2MjYzNzk2.html

        内家拳要求意在气先,气在力先,如果对套路的美感、表现力没有信心,如何有能力展示本门武术的高明之处呢?至少目前还没有看到很丑(别扭),但是又很高深的武功,所谓的“好用不好看”,其实是既不好看,也不好用。将舞蹈中的美感引入武术,使武术更好看而又不失其技击核心,会增强武术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作者简介:薛金银,北京大学博士,副研究员,多次参与国际国内通信和智能交通领域的标准化会议,编制北京市地方标准2项,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多项,发表国内外科技论文10多篇。跟随张胜利师傅学习张氏八卦掌、张氏形意拳、张氏太极拳。张氏内家拳第二代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