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术 > 武术天地 > 正文

古运河畔武术文化传承百年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5-02-02 14:54:29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的人工水道。大运河从沧州穿境而过,蜿蜒曲折的运河水在沧州段全长215公里,仅在主城区就绵延13.7公里,润泽着两岸居民,也留下了诸多特有的文化遗产,武术便是其中之一。

沧州尚武,对武术情有独钟。沧州文史研究会理事王庆安介绍说,运河纵穿沧州全境,自隋代开凿至明清,始终是交通命脉。据史料记载,明、清两代每年都有约400万石漕粮经沧州运至北京,漕运的繁忙和南北物资的融汇给沧州带来了经济繁荣。

此时沧州作为南北水旱交通要冲,亦是官府豪富走镖要道,为确保货物安全,这一带武技高强的武师很抢手。明末清初,沧州武师多从事镖行,为其赢得了“镖不喊沧”的名声。各地镖局为表示对沧州武术界的尊重,只要镖车经过沧州地面,必须扯下镖旗,悄然而过,不得喊镖号,若在沧州喊镖,则有逞强之嫌,自此沧州有了“武术之乡”的称号。

中国八极拳研究会副会长刘连俊,曾师承于中国八极拳第七世掌门吴连枝。刘连俊表示,俗话说“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八极拳以其刚劲、朴实、动作迅猛的独特风格流传至今,初创地就是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距今已有三百年历史,目前已传承十四代。

谈及运河与习武的关系,刘连俊告诉记者,他八岁习武,小时候开始就在运河边上练武,经常在河堤上跑步热身。练武所需空间大,房屋比较窄、不宽松,运河岸边是一个理想场所,另外河边土质比较松软,摔打踢拿都不怕。

“我对运河是有感情的,运河除了为我们提供练功场所,还是天然的洗澡堂,小时候河水比较充足,练完功了,直接跳到运河里去洗澡。”刘连俊说。

沧州是中国武术发源地之一,据统计在国家目前审定的129个拳种中,源起或流传沧州的拳械门类达52种、占40%,民间零散的功夫更加难以计数。刘连俊说,这里曾出现过“大刀王五”“燕子李三”等传奇人物,民族英雄霍元甲也是从沧州走向天津的,这些名家为沧州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

收了20多年徒弟的刘连俊表示,武术不仅是一种健身方式,更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一种文化遗产,一招一式中无不体现着中华文化中阴阳、内外、刚柔、天地、义理等源于儒、释、道的理念和意蕴。武术主要靠传承,如不传承,将会青黄不接,将会失传,他们就是历史的罪人。他现在最高兴的依然是带领年轻的徒弟们到河堤上习武健身、摔打踢拿。


2006年沧州武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为武术进校园打下了基础。沧州目前规模性武术学校有3所,大小拳社近百家,武术被列为中小学校体育课教学内容,占全年体育课课时的1/4,参加武术活动的学生超过19万,占在校学生的90%,民间武风巍然成风。

除此之外,沧州每4年举办一届“沧州武术节”,为大家提供观摩学习的机会,喜爱武术的人可以前来以武会友,近年来还吸引了俄罗斯、韩国、法国等国外学员来学习。今年暑假就有俄罗斯功夫联合会副会长苏尔科夫·弗拉基米尔·阿列科维奇带领俄罗斯青少年到沧州学习武术。

如今,武术在沧州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数百家的武馆武校,带动了数十万人在习武,街头巷尾、公共场所从早到晚,无论是年近花甲的老翁,还是几岁的幼童,都会玩刀枪剑棍,沧州武术,已成为百姓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