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艺术人生 > 正文

植根生活 物我两忘——探寻杨华山先生中国写意画的源头活水

文章来源:华夏艺术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7-02-14 07:48:14

  

杨华山, 男,1964年生于山东微山,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美术系,结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培训中心。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画院高级画师,山东省国画院首批院士,济宁市政协委员。长期从事中国画研究和创作,工笔、写意兼能。其代表作《连家船》入选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八届全国美展;《师者》获国际孔子文化艺术节精品艺术银奖;《有风掠过湖面》获第五届全国工笔画大展收藏奖;《湖上游击队》获“红色记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全国美展金奖等。

很喜欢杨华山先生接地气的中国写意画,笔意春华的儒境,心境湖山的意境和湖风渔歌的诗境。在这个浮躁与虚荣、迷惘与困惑、相互充斥的时代里,在这个利益与生存、发展与延续、彼此碰撞的空间里,还能久违地读到这样坚守艺术、散发着原生态美的作品应该是庆幸的。

面对当下画坛的种种潮流和美丑百态,杨华山无疑是一位睿智清醒的画家。他不仅笔墨传承精湛,最重要的是那一幅幅具有鲜明湖区地域特色与经典文化传统相融合的中国写意画作品,体现了这位生活史诗的创造者,一以贯之地深入生活、脚踏实地、奉献艺术的治学精神,其深厚功力和性情学养相得益彰。学本于立志。

少时的杨华山对国学和汉碑颇感兴趣,尤其在绘画方面的天赋尤为显现。他的灵气被同乡殷宪颖老师一眼看中,早年便打下了构图造型与色彩运用的扎实基础功。后来又进入科班专业学习训练,使他很快在艺术的道路上成熟起来。习艺一如持佛。明心见性的杨华山做起事情来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

他甘愿为实现一种理想而承受寂寞的煎熬,并认为这是治学的基础。他的早期作品就多次在全国性的大展中入选或获奖,曾在甘肃兰州、敦煌、烟台、西安、徐州等地举办过个人展览,部分力作被美术馆、博物馆、展览馆、画院等机构和被海内外收藏家收藏。

出版有《中国当代画家杨华山作品》、《铁道游击队》系列中国邮政明信片;《中国优秀美术家杨华山作品集》;作品被收录于《中国书画》、《第五届全国工笔画大展作品集》、《全国中国画作品集》、中央电视台、《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大辞典》、《山东画报》、《山东美术全书》、《齐鲁艺谭》等媒体杂志。其个人成就在当地引起不小的轰动,可谓让人羡慕。

然而,艺苦自知,有成者多苦于行。杨华山完全凭着对艺术的痴迷和执著,在这条冰清的漫漫长路上,亦苦亦乐、数十年如一日地在基层写生、画速写和体验生活。正是受微山湖厚重文化的积淀熏染和修身治学的践行,他对地域文化历史情有独钟,作品从身边的渔家风情、传说故事入笔,注重“实境”与“情境”的融合,强调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法则,坚持对生活的深入观察与体验,避开了临习传统套路的僵化误区。

他对景写生的过程,实际上是他根据现实感受对传统笔墨的整合过程。他用笔挥洒,用墨活脱。他把作画的技艺和个人的情愫融为一体,真正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意象创作过程。

人总是独爱自己的家乡,生于、长于微山湖的杨华山,对微山湖有着特殊的感情。尤其小时候家门口那道弧线般大运河里的湖上火车,微山湖上的渔鹰船队、万顷红荷,还有那隔湖而望、不禁肃然起敬的微子山,都赋予给他太多的艺术情感和芳心。也正是钟灵毓秀的微山湖,使他幼小的心灵有如春风化雨般地被熏陶和滋养。

那首传遍大江南北《铁道游击队》的歌曲从小就撩拨着他的心,其创作的微山湖红色系列作品,蕴藏着大湖一样的博爱胸怀和血气方刚,是一种正能量的释放;那首被传唱的渔家小调从小就浸染着他的心扉,创作的民俗风情系列作品,又传递出一个新时代渔民的风采和湖之放歌;背诵着三字经长大及受孔孟思想影响的杨华山,在谦谦君子之清风人物画的作品中,我们又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仁文儒雅与东方神韵之美的和谐统一。

的确,他的画力求一种“物我两忘、大美无言”的境界,实属当今不可多得的文人画,让人观后爱不释手。纵观杨华山的画作,有厚重《铁道游击队》、《微山湖色慰征途》的历史题材,有浪漫爱情《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有乡土气息浓郁《连家船》、《湖上婚礼》的风俗民情,也有儒家讲道《杏坛讲学》、《学琴师襄》的圣贤遗风,还有古意雅趣《唐人马球图》的汉唐雄风和寄情谴性的各式小品。

我从他立足乡土风情的画作中,读出了微山湖的秀姿,渔家人的勤劳淳朴,渔娃子的天真渴望,湖妹子的柔美与梦想,读出了他对弱势群体、大湖生态的关注和尊重;微山湖的平凡和野性之美被他表现的淋漓尽致。从他感怀历史重人文的画作中,我又触摸到历史的沧桑巨变和沐浴着改革春风的时代新貌,寄予了他对生活的美好与祝愿。

从他的根植经典传统文化绘我境的画作中,不免又会心有灵犀一点通地感应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满满的正能量与笔者心中的中国梦。

杨华山的作品之所以能受到群众的喜爱、专家的肯定,大致有四个特点:一是得益于扎根生活沃土的坚实创作根基;二是得益于深入生活“只问耕坛、不问收获”的摸爬滚打;三是得益于“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文化修养;四是得益于一颗感悟生活、返朴归真的心。

从生活真实中提炼、加工、概括和创造出来的画作,不受时空的局限,有一种磁性般的亲合力和艺术感染力。但凡读过他画的人,无不为他创作的激情所感染,无不为他的真情所感动。所以说,杨华山苦心经营的艺术语言在当今美术界是有思想和份量的。他写物、人之形,主要追求对客观世界认识后的心象。 所以在他笔下被刻画的物和人,被赋予了思想和神采,已不是客观上的“物”和“人”。 其作品自然流露的意境无非是自己心境的外延,谦逊的人格,唯美的画面,水墨交融的情景,一派自然和谐之境。所以说,无论是杨华山的人物画,还是他的山水画,似玉液,若琼浆。幅幅醉人,笔笔芳菲,如临其境、魂牵梦萦……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耕耘的人才深知耕耘收获

兴奋和乐趣。也只有坚持深入生活的人,才真正感受到生活的恩惠和赐予。杨华山在刚刚参加由中国美协举办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主席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专题研讨班”上,他“深入生活掘宝藏,扎根生活物两忘。胸有马良神来笔,丹青讴歌正能量。”的学习心得感想,又被文艺圈里的朋友纷纷点赞和转发。坚信艺无止境的杨华山先生,相信他中国写意画的源头活水定能滋润民心!也衷心祝愿他的艺海天地,丹青流韵、笔墨生辉、源远流长!

 

责编:刘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