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艺术人生 > 正文

探寻邢同科墙围艺术拓新路之成就

文章来源:华讯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6-11-18 17:44:09

华讯网11月18日电 记者近日走访了墙围画民间艺术家邢同科的故乡,虽然他已经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是他却留下了最珍贵的墙围艺术价值。随着慢慢的接触和整理,我的心被一点一点的震撼!今天就以探寻邢同科墙围艺术拓新路随我一起走入他探求一生的艺术殿堂。

“神儿”娃子,豪迈闯进艺术大门

1942年农历正月初一,在崞县(今山西省原平市)施家野庄村,一个普通农家降生了一个平常的婴儿,他就是——邢同科,因其呱呱落地正值响炮接神之时,街坊邻居的长者都笑称他是“神儿”。这“神儿”,好像自带一股与众不同的神灵气。上小学时就每试第一,给家中增添了一份光彩和体面。初中就读30里外县城的省立范亭中学,续读高中时,其艺术天赋崭露头角,深受当时任教的书画大师段体礼先生赏识。“高一”时,他利用业余时间为《崞县小报》插图,被评为甲等模范通讯员,并陆续在省内外报刊上发表了数十件版画作品,还得到版画界前辈李桦和力群等大家的重视与培养。日后受省里推荐,报考中央美术学院,当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因招生名额大减和不招收农户学生而未能如愿。但他立志走艺术之路的初心不改,在北京清河塑料厂从事商标、广告、包装等美术设计,“文革中”回乡参加板报宣传、标语书写和绘制领袖巨幅画像等美工业务。

墙围绘画,拓新民间艺术殿堂

六十年代后期,邢同科走进墙围画艺术园地。他跟随老艺人胡三满和曾参加过北京雍和宫古建彩画工程的张文斗大师潜心学艺,精心研习,得其真谛,渐成道行,成为徒弟队伍中出类拔萃的佼佼者,被人称为“天生画匠”,“鹤立鸡群”。

他是一个不甘寂寞的奋斗者!也是一个勇于开拓的创新者!1968年,他在其一篇关于“奇迹”的记述中,就把“不断创造奇迹”当作个人生存的动力和基础。在研读了《吉尼斯世界纪录》一书后,更立志在某些方面要去努力创造“世界纪录”。他固执地认为,人的生命和精力虽然有限,但只要能审时度势,集中优势,全身心投入,在某些方面求得突破并创造奇迹是完全有可能的。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至八十年代中期,墙围艺术进入鼎盛发展期。这一时期,土地联产责任制给农民带来了实惠,农村出现了规模空前的建房热,且新房结构仍然是包括风箱、锅台、火炕组成的传统木料建筑,为墙围画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一个确实可行的空间场所,出现了持续的“墻围热”。人们不断相互观摩学习、革新深造,使墻围艺术无论从内容和形式上,都远远超过了原有的历史水平。

邢同科经历了那个持续兴起的墙围热时期,认真观察过周边农村所有较为有影响的墙围壁画。他通过几年的实践和冷静的思索,认识到农村的墙围壁画毕竟是整个壁画艺术领域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一方面,以往的老艺人多属于文化层次较低的师徒传授,新一代的能工巧匠普遍没有经过严格的艺术熏陶;而另一方面一些号称艺术家的墙围创作,也受政治气候、时间条件的限制而难以实现突破。而自己已经了解了一些十八、十九世纪的壁画配方艺术,研究了做为东方壁画明珠的敦煌壁画艺术和永乐宫壁画,在整体构思、色彩、精美程度,技能技巧等方面,自己有着足够的知识储备和绘画技能,尤其是在北京数年的产品图案、商品包装和广告设计的绘画实践,更能体现墙围画中的装饰要求。一言以蔽之:邢同科自信地认为自己在文化修养、艺术实践和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方面有着明显优势。要做到对目前墻围艺术有所超越,经过努力与创新完全是有可能的;

经过潜心准备,在具体操作之前,已经有了一个墙围画的总体轮廓,邢同科提出一些主要目标,大致是:墙围画的调试必须是这项作业在历史上最高的;墙围画的边饰和画空必须是历史上最多的;墙围画的色彩是历史上最丰富的;墙围画的内容是历史上最复杂、尽可能是包罗万象的;墙围画的质地是最坚固的,力争能保存百年以上;墙围画的制作时间是历史上最长的……

于是,一个长期酝酿的目标已经形成——邢同科将通过一项墙围壁画的奇迹来改善和拓展自己的生活环境,必须在有生之年取得一项人类有史以来从未达到的壁画艺术的世界纪录!这项纪录将由他亲自在自己的居室内得以完成。

“独家”创作,攀登墙围艺术高峰

1973年的元月11日,邢同科在施家野庄村在自己的居室内开始了墻围绘画的巨制之旅。

绘制前首先确定墙围高度。早期的墙围画一般是2.2尺,后来都增到2.4尺左右,最高的达到2.5尺。考虑到墙围画和室内墙壁的具体比例,2.2尺大约是整个墙面高度的三分之一,2.5尺已大大高于这个比例。但他确定为2.7尺,这是破记录的高度了,约占整个墙面高度的五分之二。

为了便于着色和固化墙围底帐质量,他在沙壁墙面先刮一层加了清漆和浆糊的黄土底,又在抛光墙面上粘贴了一层轻薄而细腻的优质宣纸。这比以往用有光纸的底帐要好得多。

在确定边饰数量时,他在炕围部分总共确定不同规格的大小边饰二十一条,这个数字几乎是普通墙围画边饰的二倍以上。要容纳如此多的边饰数量,又必须在视觉上感到舒服,不得不适当压缩边饰宽度,有些小边仅为0.5公分左右。锅台部分定为七条边饰,由三道外小边(包括云雾边)一条主边、两条内小边和一条辅边组成,这个数目也大体是普通墙围锅台边饰的二倍左右。

确定了边饰数量,紧接着要分出若干画空。为保证墙围质量,画空既要增加数量,又不能缩小面积,而且还力求比以往画空面积放大一些。受墙围本身总体面积限制,就要缩小二绿空间的距离。在造型上也力求有所变化。炕围部分分成三个半大方空,三个中方空和两个大圆空。三个半大方空计划绘制风景建筑画,三个中方空用来绘制古装人物,两个大圆空计划绘制花鸟画。大方空为41×54cm,中方空为35×48cm,大圆空的直径是46cm。其中大圆空切断除上下边外的所有边饰,大方空切断上部和中部云雾边内的边饰,中方空只切断除上下小边外的其它小边。这种安排设计,自然形成五个完美的长方形二绿空和四个由大圆空和方空切成的一侧为弧形曲面的不完整的二绿空。这种在炕围部分既新颖又多变的整体布局,在以往墙围壁画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下图为三个半大方空图:

风箱部分也配有云雾边和几层辅助小边,上下又分别辟为两个画空。上部画空为接近黄金分割的长方形画空,下部分条屏式的立式画空,这种布局在视觉上相当舒适。

按照作画程序,在墙围画整体而已确定并划线后,即可开始设色。只有首先画出边饰后,才能处理画空。画边饰需先画云雾边。云雾边是由同一色相(一般为蓝色)再勾兑粉色而成的不同色度的条纹式长边,很耐看。普通墙围为四至五色退晕,本墙围分为七色退晕,其难度是比较大的。绘制时需调粉适度、色泽清晰明快,无明显笔触,宽度均匀且线条整齐。为了在云雾边上也有“突破”,除用七色退晕这一高难度处理办法外,又有意分为三种不同的退晕形式。即上边按传统办法用普兰由下而上单向退晕,中部用对称的三色湖兰(中间留同样宽度的白边)由外向里背色退晕,下部则采用赤、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彩虹式条纹边替代同一色相的退色云雾。这种多变化的七色云雾边的处理办法是以往墙围画中从来没有过的。

墙围画的上边边宽为3.5cm,绘制时集合传统画法中的“蜉蝣窝”、“山字边”及不同色相互勾套的单夔龙,并辟有八个不同格式的小画池。其中四个半小画池画了四对平飞、仰飞、俯飞、侧飞的“丹鹤朝阳”,另外四个小画池画了四个工笔线条勾勒的彩色“飞天”人物。仅在如此密窄的上边绘制人物一点(请看细节图),也是墙围壁画史上从来没有过的。

炕围部分除云雾边、上边、下主边外,在二绿空上下共配有“喜字”、“工字”、“万不断”、“孔雀眼”、“玉带”等十六条小边。其中尤以“喜”字边,镂刻漏印边更为精细。自然,这些小边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其绘制的技术要求、复杂程度上看,也都是历来所没有过的。

下主边边宽7cm,是炕围边饰中最为核心的部分。为了做好这条主边,竟耗时二十余天,相当于两个普通墙围的用工天数。

本主边中绘制了传统边饰中的七道万字边,野外分色退晕的立体大虁龙、大卷书、扇形手卷和横披图案,还分别辟有十七个小画空。其中两个卷书空画了“种瓜得瓜”、“娃娃吃西瓜”单线平涂的群体儿童画,两幅扇形手卷画空中画了中国珍稀动物熊猫,四幅横披画空画了中国指教圣地五台山和山西的另外两座名山中条山及吕梁山,还配了一幅古代中国画的“双松图”。九个小圆形画空画了五空不同形态的五色金鱼和四空花鸟画,分别是“鸳鸯戏莲”、“天鹅柳丝”、“野鸭戏水”、“海鸥欲飞”。这条主边的整体安排,图案画空的精美复杂程度,是墙围画中史无前例的。

二绿空本属大画空之间的空隙,一般墙围只刷浅绿底色,不再进行装饰。本墙围画为了求得突破,对二绿空也做了相当复杂的艺术处理,除四周圈有两层极为精细的单色重绿图案外,四角又配了对称的浅黄底色重绿线条勾勒的角云图案。每个二绿空的中央又画了九个结构不同、形态各异的、由八个重绿叶面衬托、粉色浅红单勾的团花图案。这种艺术处理过的二绿空,在墙围壁画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下图仅是其中的两个团花图案)

这幅墙围化所有边饰图案中,父亲自认为风箱部分的处理是最为成功的。风箱部分宽度为37cm,处居室门户对面。参观者大致进门后都会贴近画面仔细端详,故需着力进行一番认真的处理。真正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该部分上下两空间被约5.5cm铺以深兰底色,绘以金色苍耳菱角图案的边饰相间隔,左上侧被七色钴兰云雾边围拢,画空外部嵌有装饰性极强的立体黄色夔龙牙池,牙池与云雾边间套有约2cm宽的深绿底八瓣粉红小花的连续图案。牙池底部饰以四个方块白底花篆体的“勤俭持家”以衬托。下半部画空外围采用立轴装裱格式桔黄底粉线暗勾自由花纹配以“丹凤朝阳”图案,再下部为锦旗套结和拖穗图案。介于云雾和裱背衬底间是一道深浅绿勾勒成的不规则砌石图案。这种风箱部分的装饰画法在墙围画史是从来没有过的。

锅台部分的边饰共分为七层。由云雾边、主边、四条小边和一条衬边组成。其中主边边宽6.7cm,跨角部分由分色退晕对称的硬夔龙套大卷书图案组成。紧靠夔龙和卷书的是由变化了的“蟋蟀窝”图案圈成的三个小画空,分别画了“喜鹊登梅”、“白头樱花”、“燕柳丝桃”花鸟画空。下部两侧是由桃结网格裱背图案衬底圈成的外国风景画,一幅是法国的艾菲尔铁塔,一幅是比利时的布鲁诺风景。两幅风景画上配以“洋为中用”印章,目的旨在实施原拟“古今中外”中“外”的立意,否则也会造成某种心理上的缺憾。除云雾边、主边和四条小边外,大画空外面衬了一条宽3.5cm的草绿色大理石底纹和粉绿单夔龙组成的护边。就是说,整个锅台部分不仅含有七层复杂多变的边饰,还有包括三幅花鸟、两幅风景组成的小画空,这在以往墙围史上也是从未见过的。

下图为锅台部分5幅小画空图案:

邢同科在绘制墙围的边饰图案中,已经在社会引发极大重视。一些同行艺人在他确定边饰总局后,确实为之担忧。如此数量的边饰和密窄的空间,色彩如何处理?图案怎样变化?好奇的参观者起初三三两两,后来成群结队,到完成锅台炕围的大部分边饰后,参观者无不惊叹不已,一而十,十而百,村里村外,全县上下,几乎无人不知,每天参观者多在百人以上。这就使得邢同科白天不得不忙于应酬,而后期的大量工程一般只能在夜间进行。

越来越大的参观队伍及其调试评赞和期盼,更加激发了邢同科的创作热情,以致在绘制画空时更千方百计地力求超越和创造奇迹。

风箱上的画空取名“觅”,意即一只黄色家猫幼崽试图觅食,一只暂时栖足风景石顶端和另一只正在飞行的麻雀。另外还配以山茶、竹叶、梅花以增加效果。为了满足观者贴身近看,麻雀腹部的腹毛,均以比头发还细的单笔勾出,家猫、竹叶、梅花、山茶的绘制,也做到精益求精、细上加细。

下部的画空是“嫦娥奔月”。采用工笔重彩画法,颇具装饰效果。背景为蓝色天空,白云取淡色勾勒,适当擦涂,突显立体效果。月面中的松树和传说中的广寒宫,均用极细的淡墨线条勾出,后以半透明的水彩柠檬黄稀释后罩染,模糊中依稀可辩,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特殊效果。(以上详见风箱部分大图)

锅台部位的画空是墙围画中最大的一幅画空,宽62.5cm,高76cm,约占整个墙围画总面积的十分之一。画面的立体内容是“孔雀牡丹”。由栖落在巨石上的雌雄两只孔雀和含有粉红、桔黄、深红、紫青、白色等不同颜色的牡丹花头及其枝叶组成。另外还画了几只翩翩起舞、穿梭花间的五彩蝴蝶,又配以月季花、蝴蝶花、野草、木别、玉兰、桃花、柳丝等花卉及植物群体,背景上也作了适当的虚实处理。在同一幅墙围的灶头画中容纳如此多的内容,同样的是上空前未有的。(以下为锅台部分大图)

炕面上的三幅大方空分别绘制了现代题材的建筑风景画,它们是“北京人民大会堂”、“南京长江大桥”和“北京中国美术馆”。为避开阶级斗争中不必要的麻烦和突显厚今博古之政治姿态,当时在主空中安排这样的题材是绝对必要的。三幅风景建筑大空均用遮盖力极强的水粉广告色完成。建筑本身需严格按照透视要求处理。三空中,尤以“北京人大会堂”技术难度最大,特别是大会堂前的圆形立柱的透视、质感、绘制的难度是极不容易处理的。

紧挨炕沿边的半大空,绘了一幅仿宋人作得“龙舟竞赛图”。画面通谱土黄底色以代替古绢,完全用传统的工笔界画画法完成。这就得以实现原来“古今中外”中的“古”代题材的构想,是一种必要而有限的尝试。因该幅画空靠近炕面,故作画过程完全需爬在炕上完成,可以想到是多么吃力?!

三幅中方空特意安排了《西厢记》中的“遇艳”、“听琴”、“佳期”古装人物画稿。三幅画完全采用著名古装人物画家王叔晖的工笔画法画成。因为这些古装人物画的背景、造型、服饰、色彩,都具有极强的装饰效果,其中服饰线条的勾勒,头发质地的表现、背景道具的透视处理,都是十分困难的。下图为三个中方空

两幅大圆空画了“翠鹭依莲芙蓉图”和“山鹧飞泉梅菊图”。其中“翠鹭依莲芙蓉图”,除用工笔写实画法画出“翠鸟、白鹭、莲花、芙蓉”等主体花鸟外,还在背景上添置了土丘、池塘、波纹、水草、柳树等辅助画面。莲花叶面上增加了形体逼真的蚱蜢、蟋蟀等昆虫及晶莹透亮的露水珠。“山鹧飞泉梅菊图”亦以同样的画法画出山鹧、菊花、梅花等主体花鸟后,亦配画了山石、飞泉、瀑布、水草等背景画面。加有几只蜜蜂穿梭往来,互相对应,体现出一种自然和谐的美感空间。这种复杂的画面构图和适当增加背景艺术处理的墙围花鸟画空画法,同样是墙围艺术史上根本没有见过的。下图为两个大圆空

从以上介绍中可以得知,邢同科独创的墙围光画空总数即为大空12个(炕围9个,锅台1个,风箱2个),小空31个(炕围上边9个、下边17个、锅台边5个)、总计43个。如按内容分类,则为人物空10个、花鸟空16个、风景建筑空6个,山水4个、动物2个、鱼类5个,题材涉及古今中外、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中的山水、人物、风景、建筑、花鸟、动物、鱼类、草虫,可谓包罗万象,尽其所有。

收尾工作的落款亦未草率,采用各种不同的字体。其中锅台上的“孔雀牡丹图”用隶体,副题“春风吹又生,花开万里红”用行书。“春风吹又生”指父亲经过一段坎坷历史后又获得了新的人生境况,“花开万里红”寓指所绘制的墙围壁画可以冲破国界被远隔万里之外的观众所承认。风箱上空“觅”落款用魏碑、下空“嫦娥奔月”用扁宋美术体,炕围上的“北京人大会堂”、“南京长江大桥”、“北京中国美术馆”、“龙舟竞赛图”用魏碑,《西厢记》三空人物画“遇艳”、“听琴”、“佳期”用扁宋美术体,两空花鸟画“翠鹭依莲芙蓉图”、“山鹧飞泉梅菊图”用大草。需要特别提到的是风景建筑大空的落款下面又加了如同4号铅字大小的手书仿宋体说明文字。所有印章落款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身在画中”等,也都采用字体各异的篆书。可想而知,落款中采用如此多变字体的形式创意,同样是墙围历史上没有的。收尾工作的刷矾、上油也都着实下了一番功夫。到1973年4月22日,墙围画全部完工,历时整整一百天,在墙围壁画史上创造多项奇迹。

轰动城乡,开启画细墙围之风

据当地人毫不夸张地说,1973年元月11日至4月22日邢同科在自己家里创作的墙围壁画,是他在这一艺术领域的一次全力以赴的大胆实践,取得了任何不持偏见的人们都能接受的巨大成功。人们普遍认为,这个墙围壁画堪称人类画史上的一大奇迹,其布局、色彩、内容、技巧、精细程度,都是以往家庭壁画中从来没有过的。

墙围在制作初期就形成了强大的舆论效应,其主要传媒不仅仅是村里的一般群众,更主要的是遍布全县各地的墙围画作者。在正常情况下,每天几乎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数以百计的人自发参观。据不完全统计,从1973年2月至5月间,邢同科就接待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外地客人、领导、艺术工作者及当地群众数万人次。其中包括国务院文化组、中宣部、外贸部的工作人员,也有包括山西省美协主席在内的各界美术工作者和山西文化厅组织的数十人的参观队伍,均给以极高评价。有些墙围画工作者先后光临十余次,探讨作画技巧、临摹边饰图案。有的甚至说出“对邢同科崇拜到五体投地了!”的话语。他们很难理解如何能安排如此复杂的构图,无法理解边饰和绘画技巧能达到那样的效果,有的人干脆建议去申办世界吉尼斯记录!有的人建议将来把这个地方辟为长期供人参观的展览室。

他的女儿给记者介绍说,出于听取建议的想法,邢同科当时曾将每天参观者的评价记了厚厚一大叠纸,不幸的是,这些难得的第一手的评价资料在后来的一次失火中大多烧掉了,仅存的部分残片显示着这样的内容:

计明:这个墙围画不仅是历史上空前的最高水平,而且今后也根本不可能再搞出这样的墙围来!

文眼:这个墙围在全国也是第一。因为全国只有山西画墙围,山西数原平,原平再没有比这好的墙围画,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好的墙围画。

申一:真的,这地方将来不愁定为墙围画展览馆。

兴华:大家都一致认为是历史上最高水平的墙围画。

亢锦:他真不知道你是怎样想出来的,科不像是画的,像是印下的!

怀旭:这是墙围画中最细的墙围了,不怕不佩服,俺们是无论如何也画不成这样的水平的。

相瑞:他画了几十年墙围子,还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墙围。

贾宣生老师说:一百个不可想象——寒门俗子的他,竟成为墙围画艺术殿堂大名鼎鼎的高手!

……

在这个墙围画的影响下,一时间在全县掀起画细墙围之风,何英才、常增宝、胡三满、贾福车等画了极细的墙围画。不少人远道慕名而来聘他作画,但在当时政治条件下,“外流单干”是不许可的,是会受到批判的。一种极具原创努力与奇迹水准的墻围画艺术,遂失去了最佳流传时机。

公正历史,送其登上“名人金榜”

如果不是受到一些政治干扰和不该出现的麻烦,这个墙围画的影响无疑还会进一步扩展。但邢同科自己心中有数,他做了自己能做该做的事情,未来的历史将会给以公正的评价。

在以后的十五年,邢同科从没有间断围墙画艺术创作,他饱蘸15个春秋的风雨,为本县近100个村庄的乡亲们精心绘制了近300个墙围画。部分精品还上了1986年香港出版的《中国旅游画报》,又被广东电视台《大江北望》摄制组全幅拍摄。特别是20世纪末,他的墙围画作品在参加第四届“世界华人艺术大会”香港大型艺术展览中大出风头,荣幸地获得了“国际特别奖”,并被授予“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荣誉称号。

邢同科的墙围画艺术作品是家乡大众最为赞誉的,但在他所留的艺术作品中这里仅仅占一小部分。不说他的成名之技版画、大型牌楼彩绘;亦不说他的业余爱好石刻、雕刻;更不说邢同科花大半生心血筹划、修建的续范亭纪念堂里留下的众多艺术珍品;单说他那八种书法字体就让我辈倾慕不已。

邢同科就这样离开了他酷爱的艺术殿堂走了,留下了一位中国农民的奋斗足迹,留下了让世人魂牵梦绕的怀念,留下了令人称赞的艺术作品,更是为中国民间艺术留下了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