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新皇冠肺炎突然爆发。原本非常热闹、充满消费的春节假期变得异常安静。尽管疫情仍在继续,但防控形势是积极的。各地已开始有序恢复生产。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他们正在为生产、稳定就业和发展而奋斗。他们在坚决赢得防疫和控制战争的同时,也在为经济安全而战,并努力减少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这场凶猛的流行病从消费、投资、进口和出口方面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在消费方面,春节期间爆发了流行病。由于防疫和控制的需要,限制了人们的出行,实施了交通管制,关闭了餐馆和旅馆,禁止电影进入市场,关闭了景点,关闭了商店和超市或缩短了营业时间,以及餐饮住宿消费、旅游休闲消费、文化娱乐消费等。大大减少了。在投资方面,为了减少人员的集中,许多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处于停滞状态,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正在下降。在进出口方面,疫情爆发后,由于恢复工作、物流和订单交付方面的延误,进出口压力加大。2月份,新的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为28.7%和31.9%,较上月分别下降20.0%和17.1个百分点。在短时间内,疫情将不可避免地对经济和社会产生较大影响。然而,在这一时期,需要对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进行更全面的观察、辩证的分析和动态的理解,即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是短期的、可对冲的和可弥补的。
负面影响是短期的。从疫情控制的现状来看,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主要集中在第一季度。随着疫情防控越来越有效,恢复工作和生产有序进行,生产逐步走上正轨,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将越来越小。根据国家统计局2月份进行的一项调查,大中型企业的复工率将在3月底升至90.8%,其中制造业为94.7%。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疫情防控机制研究小组”的调查,受访的大多数企业家认为,第一季度生产经营普遍受到影响,预计第二季度情况会有所改善。关于企业家对下一阶段业务发展的信心,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0% (74.2%)的企业家表示他们“非常有信心”或“更有信心”,其中26.5%表示他们“非常有信心”,47.7%表示他们“更有信心”。
流行病期间新形式的发展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在流行期间,新鲜电子商务提供商满足了消费者对新鲜食品等的需求,日订单量显著增加。以网络游戏、视频和音频为代表的网络娱乐产业的增长;网上购物等数字经济新形式非常活跃,“云经济”和“住宅经济”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远程办公、远程医疗和在线教育模式满足了办公、医疗和教育等民生需求,并在疫情期间得到广泛推广。“网络经济”已经加速取代“线下经济”。计算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正随着这一趋势而发展。互联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艾滋病对消费的负面影响。
负面影响可以在疫情结束后弥补。由于防疫和控制的需要,部分消费需求只是被抑制或推迟,而不是完全消失。改变的是需求的实现时间。在流行病的预防和控制过程中,大多数人在家里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孤独和无聊。疫情结束后
中国拥有超大的市场优势、庞大的消费群体和巨大的内需潜力,为经济复苏和振兴创造了有利条件。2019年,中国大陆的总人口将达到14亿,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和世界上增长最快的消费市场。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到2019年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超过60%。人民收入和生活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快速增长,消费升级趋势更加明显,新型消费方式发展加快。从长远来看,需求结构的升级越来越明显,供给结构也必然随之升级。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已经成为经济运行的内生需求和必然趋势。这种流行病无法改变这一趋势。
这种流行病的影响是短期的,一般是可控的,不会改变中国长期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为应对疫情,中国充分发挥制度优势,综合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精细化管理,充分调动各经济主体参与经济活动的积极性,为抵御疫情影响、恢复生产生活、促进经济健康运行提供有力支持。青山不能盖,毕竟它向东流。风雨过后,中国经济一定会再创辉煌。(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家乔瑞卿)[主编33,360田伯群]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