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经济资讯 > 正文

用科技创新筑牢国家生物安全防线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2-17 10:29:20

[杨光石平]以科技创新构筑国家生物安全防线

2月14日,中央综合深化改革委员会第12次会议明确提出,从保障人民健康、确保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角度,将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应尽快推进生物安全法律的出台,加快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和制度保障体系的建设。

在新的皇冠肺炎流行的特殊背景下,会议将生物安全的重要性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新水平。21世纪是互联网和生物的世纪。近年来,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等领域发展迅速。新传染病疫苗的研发和网络生物安全及其他生物安全领域的预防离不开强大的科技力量的支持。因此,科技创新对于构筑坚实的国家生物安全防线至关重要。

生物安全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新的生物技术不仅给人类健康带来好处,也对生物安全构成新的威胁。新发和突发性传染病的爆发可能会损害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甚至可能导致大规模人员伤亡,影响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并将对国际形势产生深远影响。外来生物和农作物病虫害的入侵造成的经济和物种多样性损失甚至更多.生物安全实际上离我们很近,关系到国计民生。因此,建设坚实的国家生物安全防线势在必行。

当然,仅仅通过“单独作战”来建立坚实的生物安全防御是远远不够的。生物安保涉及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科技安全等多个方面,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优化科技创新模式,通过政府引导投资和各类企业整合增加生物安全领域投资,引进高技术人才,开展战略性前瞻性研究,培育和壮大生物安全科技企业,提升国家生物安全核心竞争力,抢占国际生物技术制高点。

在建立生物安全防线的过程中,如何管理和利用好生物技术创新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自2004年以来,美国发布了三项与生物安全有关的国家战略。毫无例外,这些战略强调技术发展对生物安全的影响。生物技术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崛起的时期。基因编辑和合成生物学等技术使人类看到了生命的无限可能性,但同时也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一些合法的科学研究可能被用于非法目的,这使得监督它们变得更加困难。因此,国家必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依法管理,堵塞漏洞,防止生物技术被滥用。同时,在加强生物科技创新的同时,科研部门应继续推进“两用”等方面的研究,严格审查环节,最大限度地降低生物安全风险。

生物安全最终是人才的竞争。目前,虽然我国研究人员在新病原体研究、外来生物入侵防控、基因合成和编辑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我们也需要认识到,我国在生物软件算法、生物安全核心设备、生物安全防护产品、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体系等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因此,笔者认为应从高等院校等基础教育入手,培养和储备一批生物安全领域的人才,引进国内外人才,不断完善人才发现、培养、提升和激励机制,使我国成为培养生物技术人才的新高地。

生物安全是一个重要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