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月12日(陈航)——今年年初,北京的一些住宅区经历了抢购和囤积酒精。对此,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对全市酒精生产企业的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针对市民对酒精的危害认识不足、使用知识匮乏的情况,组织专家研究制定《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居家使用消毒产品的安全提示》,指导市民安全储存和使用酒精及其他消毒产品。
在12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李东洲表示,国家卫生安全委员会最新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指出,75%的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不受特殊控制的消毒产品能有效灭活病毒。
李东洲指出,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消毒产品不仅有效灭活了病毒,而且具有易燃、有毒、腐蚀性等危险特性。如果使用和储存不当,很容易导致火灾、中毒、烧伤和其他安全事故。
乙醇通常被称为酒精。在常温常压下,它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酒精蒸汽和空气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明火和高热的情况下会引起爆炸性燃烧。空气中酒精的爆炸极限为3.3%-19%。可以说酒精的爆炸极限很低。当空气中的酒精含量达到3.3%以上时,遇到明火或静电会发生爆炸。例如,日常穿着的衣服上产生的静电也会导致酒精的爆炸。
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剂、次氯酸钙等。)具有一定的氧化、腐蚀和敏化性能。当与其他物质混合时,可能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剧毒气体(氯),刺激人的喉咙、呼吸道和肺部,并导致中毒。
李东洲强调市民在家中使用消毒产品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注意通风。在室内使用酒精等消毒产品时,必须确保良好的通风。毛巾等用过的抹布清洁工具应先用清水清洗,然后放在通风的地方晾干。
其次,正确使用它。使用酒精前,清除使用场所周围的易燃物,不要靠近热源,避免明火。在用酒精对电器表面进行消毒之前,应先关闭电源并冷却电器,然后再继续操作。配制和使用含氯消毒剂时,必须戴橡胶手套,严禁与其他消毒或清洁产品混合,尤其是与酸性物质接触,尽量不要用于衣物消毒,使用时浓度必须低,浸泡时间不宜过长。过氧乙酸消毒剂具有一定的毒性,室内喷雾消毒时其浓度不宜过高,以免对人体造成伤害。过氧乙酸对金属也有腐蚀性,不能用于金属物品的消毒。
第三是妥善储存。酒精是一种易燃且易挥发的液体。当居民用酒精消毒他们的房子时,建议购买小型民用包装的医用酒精。一瓶酒精不得超过500毫升。严禁在家中储存大量酒精,以避免安全隐患。其他类型的消毒产品也应储存在适当的数量和分开。
四是安全储存。消毒产品应存放在阴凉通风处,远离火种和热源,避免阳光直射。酒精容器应储存在玻璃或特殊塑料包装中,并且必须可靠密封。不允许无盖容器。同时,尽量不要用普通矿泉水瓶和其他非特殊包装来装酒精。每次使用酒精后,必须立即关闭容器的上盖。应特别注意盖紧盖子,以免挥发。
五是加强教育。对于有幼儿的家庭,消毒产品应放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以避免意外摄入。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父母可以向他们的孩子解释消毒产品的特性,并对他们进行教育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