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经济资讯 > 正文

防止疫情蔓延 如何补上农村环境这块“短板”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2-11 18:23:11

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会议指出,“要着眼于克服反贫困斗争的最后堡垒,结合推进农村振兴战略,以传染病防治为出发点,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最近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我们要集中力量做好战胜贫困和补充“三农”领域突出短板的两项重点工作,改善农村生活环境被列为急需补充的突出短板之一。

温暖温暖的人村,伊一市场烟雾弥漫。干净、安静、美丽、宜人的乡村风景一直铭刻在我们的记忆中。如何有效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活环境,战胜新的皇冠肺炎疫情?我们今后如何改善农村公共卫生系统,为决定性的反贫困斗争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光明智库邀请专家进行讨论。

本期嘉宾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蒋文来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林震

吉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孙禾

崔, 山东财经大学农村振兴研究所常务所长、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村庄干净整洁,没有病毒藏身之地,没有传播之路

光明智库:防控新关肺炎疫情,农村是重要的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对防控疫情有什么重要意义? 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重点应该是什么?

孙禾:对于农村来说,防疫和控制的重点是切断病毒的人际传播渠道。二是做好村里的清洁卫生工作,不为病毒的传播提供土壤。如果农村的生活环境好,自然会增加防疫和控制。相反,防疫和控制的“短板效应”将会显现。可以说,疫情是近年来对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的一次全面考验。

姜文来:干净美丽的农村生活环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或延缓疫情的蔓延。最近,一些专家指出,新的冠状肺炎有粪便传播的可能性,这提醒我们,如果人和动物的粪便处理不当,可能有感染病毒的风险。从防疫和卫生的角度来看,做好农村厕所的无害化改造、畜禽粪便的管理和污水处理是十分必要的,这是切断粪便传播的重要手段。在疫情发生的村庄,应特别对粪便和污水采取紧急消毒措施,防止污染饮用水源。

如何弥补农村环境的“短板”,防止疫情扩散。

姜文来,郭,崔:农村防疫压力很大。从人居环境的角度来看,建议重点关注“清理、改造、管理和建设”四个关键词清”,即引导农民自觉清理房屋前后的杂物,清除畜禽粪便,清理农村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漂浮物和工业固体废物,检查和消除农村黑臭水体“改革”是指继续分类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强厕所废弃物管理,进行消毒和源头消除“管理”是指规范农村畜禽行为,引导农民加强畜禽养殖管理和防疫消毒工作“建设”是指建立和完善农村长效机制

如何弥补农村环境的“短板”,防止疫情扩散。

姜文来: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顶层设计完成。中央农业厅、农业和农村事务部等18个部门研究制定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提出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目标、原则、内容、组织、实施和保障措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根据当地情况制定了行动计划。二是探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长效机制。条件好的地方建立了统筹城乡整治机制,确保资金和队伍。一些国家还在政府和社会资本之间引入了公私合作模式,以参与农村垃圾和污水处理项目。三是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软实力。开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培训活动,不断推进农村改厕关键技术、产品和模式的整合,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成效显著的地方给予奖励和支持。

由于这些措施,我国农村地区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60%,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系统覆盖了84%以上的行政村,近30%的农民生活污水得到控制。绝大多数农民认为生活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孙禾:近年来,中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进展迅速,力度大,投入大,涉及面广,分类实施,涉及面广,整体推进。中国美丽的农村图景正在逐渐显现。这一成就离不开党和国家的系统规划和统筹安排。以“厕所革命”为例,国家许多部委联合发布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方案》等指导性文件,以明确任务分工,加强财政支持。2019年,中央政府首次启动农村厕所革命,推进全村补贴政策,并拨出70亿元资金支持补贴政策的实施。纵观人类历史,没有一个国家或政党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动员全党和全社会在全国上下开展厕所革命。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如何弥补农村环境的“短板”,防止疫情扩散。

孙禾、郭、林震:研究发现,在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方面,还有许多“硬骨头”要啃。例如,在一些村镇,人居环境规划的制定往往成为“一阵风”,缺乏整体性和长远性。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存在“一刀切”的情况,对农民意愿的尊重不够,对农民参与的动员不够。在某种程度上,重建光管和只建不管的现象仍然存在。同样,以厕所改造为例,一些地方过于强调统一标准,机械地套用其他乡镇的经验,另一些地方缺乏相应的培训指导和技术服务,一些建设和使用成本超出了农民的意愿,导致农民无法使用、无法使用和不敢使用新建或改建的厕所。

崔:为了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有些“小账”需要解决。例如,虽然农村人均生活用水量相对较小,但居民数量较多,这使得生活污水排放总量相对较大,排水管网设施不完善,收集困难,导致处理率较低。另一个例子是分散居住在农村地区,这很容易导致生活垃圾的不及时收集和清除。然而,垃圾分类后,收集和处理方法仍然广泛,无法有效地消除垃圾

如何弥补农村环境的“短板”,防止疫情扩散。

浙江等村庄能力提升较好的地区有一个共同的做法:始终坚持绿色发展为主导的理念;做好顶层设计,目标明确适当,符合实际情况,可操作性强;长期工作,坚持不懈;因地制宜,科学调控;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

林震:除浙江外,江西坚持“精心规划、精心建设、精心管理、精心展示”的理念,打造美丽宜居的乡村。海南实施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五个一”检查评估机制,取得了良好效果。近年来,各地既有统一规范的要求,又充分结合本地实际,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纳入市县发展综合评估,探索丰富多彩、有益实用的经验。

如何弥补农村环境的“短板”,防止疫情扩散。

林震,郭,等.

孙禾:农民是农村生活环境的主体。农村环境改善的效果如何?农民拥有最大的发言权。要改善农村的居住环境,根本原因是要改变农民几千年来一直沿袭的生活习惯,不仅要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还要调动农民的主体作用,使创造美好的居住环境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因此,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听取农民的意见和建议,拿出令农民满意的实施方案,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不断取得实效。

如何弥补农村环境的“短板”,防止疫情扩散。

崔与郭打成平战必赢

光明智库:未来如何全面持续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全面弥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短板?

孙和:疫情来势凶猛。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农村地区都能够抵御、保卫和取胜。除了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和群众的共同努力克服困难之外,人居环境改善的通常效果和经验在预防和控制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这启示我们,农村生活环境的改善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有在和平时期做好准备,我们才能在战争时期取胜。尤其是今天,当城乡深度融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候,流动农村更需要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在这方面,我们要在“最后一公里”上下大力气,杜绝“门面”和“臭架子”等形式主义,培养农民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应当指出,培养农民的健康习惯和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不能与农村地区的其他工作分开来看。要结合新时期“三农”工作的重点任务,系统规划、协调实施、不断创新。要利用好新时期文明实践中心、县级金融媒体中心等重要载体,整合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充分发挥文明村镇和文明家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有效组织和动员广大农村居民参与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升生态文明质量,筑起阻挡疫情蔓延的坚实“防火墙”。

姜文来:面对疫情的压力,我们要坚持党对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落实《关于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专项行动的指导意见》。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继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建立和完善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充分挖掘农村内生动力,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不断提高农村生活环境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