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2月8日——内蒙古捍卫农牧区的“最后一公里”:从“泡面书记”到82岁的党员
作者侯康宁侯彭宇
2月8日是元宵节。早上6点,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右旗哈拉海社区书记袁世英悄悄起床,粗略地洗了洗脸,然后踮着脚走出了家门.近半个月来,她一直坚持早发工资。
春天开始后,中国北方和内蒙古的寒冷并没有消退。来到冰冷的办公室,袁世英做了一碗热面条,打开电脑,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袁世英,生于1989年,在接受了新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以下简称新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部署后,他召回了仍在休假的员工,并带领大家开始了对返乡人员的深入调查。
哈拉海社区有808名居民,社区的三名工作人员实在太忙了。“抢时间就是抢生活。”袁世英告诉记者。
从早上6点到晚上10点,袁世英为了节省时间,现在一天三餐都用方便面,社区居民亲切地称之为“方便面秘书”。
内蒙古占地118万平方公里,人口稀少。农牧民住在分散的地区。目前,仍然是新年和淡季。有更多的活动去拜访亲戚、朋友和家人,感染的风险也会增加。农牧区“最后一公里”的负担落在苏木(乡)、嘎查(村)和社区的基层工人肩上。
从武汉回来的张凯告诉记者:“我们家从武汉回来过年,成了监控的焦点。在与世隔绝的时期,袁书记成了我们的买家和清洁工。
“袁书记是我们家现在的梦想。我们可以改变一切。”张凯没有因为隔离观察而感到焦虑。他开玩笑说:“买肉、送菜、消毒、量体温是袁每天来我家时的规定动作。”
袁世英说:“在这场战斗结束之前,我们不会撤军。”
“我郑重宣誓,我将自愿加入防疫、控制和治疗应急小组,一切行动听从指挥。”刘化龙是一名前警官,有两个女儿,他志愿为大兴安岭南麓鄂伦春族自治旗易科河镇的“最后一公里”林区“辩护”。
刘化龙,66岁,自从新皇冠肺炎防疫工作开始,就一直驻守在易科林业局检查站,为检查站工作人员取水和取食物,保证一线检查人员的后勤。
他的大女儿刘霞负责登记信息和测量在林正检查站经过的人的体温。最小的女儿刘娜被安置在柯一河镇火车站,负责乘客信息登记和体温测量。
刘化龙说:“这片林区很偏僻。如果这条防线有问题,它就会有麻烦。我们必须守卫中国的“北门”。「
」留在这里,我的心才安心。“在通辽市开鲁县北关村,一名82岁的党员,穿着红色志愿背心的山冯明,在防疫和控制监测点站岗。
山冯明说,农村牧区的隔离条件、医疗条件和治疗能力非常有限,很多地方缺乏医疗和药物。一旦出现流行病,治疗将更加困难。
一天24小时三班倒。面对高密度的防疫和控制工作班次,山冯明简单地说,“我会照顾我的村庄。“
内蒙古自治区新官肺炎防控指挥部正式表示,目前,内蒙古农牧区疫情防控总体形势稳定,但由于医疗卫生条件、返乡农民工和学生流动的叠加等因素,农牧区仍是最薄弱的地方。(结束)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