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经济资讯 > 正文

因业绩不佳而被迫离职的明显增多 公募基金频频“换帅”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12-27 15:37:33

由于业绩不佳而被迫辞职的人数明显增加到公共基金“频繁的”领导层变动。

记者周林

□至于基金经理最近离职的原因,自愿辞职不再是主流,因业绩不佳而被迫辞职的人数明显增加。

□高流失率不仅与基金公司内部评估、企业文化、外部竞争压力等因素有关,还与资产管理行业淡化车牌“门槛”有关。

随着资金流通的增加和银行融资子公司的设立,公共基金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和基金经理的变动也加剧了。截至12月23日,今年共有82名总经理变更,涉及41家基金公司。这意味着在130多家基金公司(包括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中,约30%的公司更换了“老板”。

Wind information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2月23日,统计数据中包括的140家公共基金公司中,有93家基金经理离职,累计离职人数为237人,比去年同期的166人多42%。其中,泰达宏利基金、广发基金、田慧基金、鹏华基金、平安基金等10家公开发行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平均人数超过5人。弘毅方圆基金、中泰证券资产管理和郭蓉基金等9家公司的基金经理变动率均在100%以上。

至于基金经理最近离职的原因,自愿离职不再是主流,因业绩不佳而被迫离职的人数大幅增加。金牛金融网分析师龚曼林(Gong Manlin)表示,公共基金经理辞职的主要原因有三个:第一,基金经理因被管理产品表现不佳或公司内部结构变化而被迫辞职或调整;其次,表现出色的基金经理自愿辞职或被“挖走”,投资于更大、更有影响力的基金公司或资产管理机构。第三,基金经理的个人投资理念与公司或团队冲突,基金经理选择加入其他机构。此外,在市场的“牛市”期间,基金经理将换工作,“为个人利益而跑”。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基金经理在“熊市”期间或市场震荡时不会换工作。今年以来,市场结构特征突出,市场波动相对明显,给基金经理带来了巨大的评估压力。

在高级管理层方面,截至11月中旬,今年以来共发生211起公开发行高级管理层变动,超过2018年,创下基金行业20多年发展历史新高。包括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监察长等许多重要岗位的人事变动。今年上半年,共有24家基金公司改变了头寸,包括蔡襄、新华、中国瑞信、上海摩根、银河、工行瑞信、农银惠利、华富、先锋、金鹰、衡越等。

离开公司的原因与基金经理略有不同。基金公司高级管理层的变动主要有三种:一是高级总经理调任公司董事长或回到股东办公室;第二,优秀的副总经理在内部晋升为总经理。第三,基金公司从行业中“挖走”优秀人才担任公司总经理。

上海证券基金研究中心主任刘益谦(Liu Yiqian)认为,对于公共基金公司的高管来说,资本管理规模较小的基金公司更难展示业绩,收入也相对有限。如果单个基金公司的最高管理层之间的管理理念存在偏差,很可能导致员工流失。此外,近年来该行业的产品竞争加剧,行业集中度也在加快,给中小基金公司和新成立公司的生存带来巨大压力。

龚曼林表示,公共基金行业的高周转率与基金公司的内部评估、企业文化和外部竞争压力等因素有关,也与整个资产管理行业许可证“门槛”的淡化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