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经济资讯 > 正文

监管部门发力 1200多家网贷机构退出或停业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11-22 10:41:18

近年来,在相关部门的管理下,不良“校园贷款”得到了有效遏制,但一些非法组织冒了险,一些学生被骗了。近日,教育部提醒学生和家长警惕各种形式的校园贷款欺诈,同时开通了校园不良贷款举报渠道,向教师、学生和家长征集校园不良贷款线索。“

认识“常规贷款”不要陷入陷阱”

近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公布了近三年网上贷款平台执法案件的相关数据。据报道,网上贷款平台案件的比例逐年上升,网上贷款案件所涉人员的年龄集中在20-30岁之间,主要是个人消费。该法院第三执行法院法官梁丽君(梁丽君)曾介绍,目前的“常规贷款”主要有五种表现形式:制造私人贷款的幻觉、创造资金流动、单方面制造违约、恶意累积高额贷款、恶意软硬兼施讨债。

据报道,今年8月31日,南京211大学23岁毕业生徐洋(化名)跳楼自杀。他死前三个月有34份网上贷款申请。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大学生陷入网络贷款,并不时背负沉重的债务。非法的校园贷款更加“被困”,导致许多学生在借款后陷入“放高利贷”、“放高利贷”和“借新还旧”的陷阱。“非法网上贷款的缺点是利息高、手续费高和信息不透明。然而,由于借款门槛低,很容易诱导大学生冲动消费贷款。”中山大学社会人类学学院副院长王宁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

中山大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硕士、王宁学生潘林炎认为,当今年轻人容易被消费狂潮所煽动的原因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物质生活相对丰富,父母会优先考虑尽可能满足孩子的消费需求。因此,年轻人在早年没有养成节俭的习惯,也不能有效地控制他们的消费欲望。他们长大后,在营销和消费主义文化的影响下,容易出现透支消费行为。

除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普及信贷消费模式和风险防范意识也是“必修课”。王宁认为,年轻人对消费信贷的使用应该得到“很好的控制”,并控制在个人承受能力的范围内,以免陷入“债务牢笼”。此外,要加强大学生基础金融知识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财商”,提高学生的风险意识和信用体系,增强学生的防范意识,特别是识别网上贷款业务的能力。同时,还应加强对校园贷款的监管,防止消费信贷领域的非法经营活动。

为了净化市场环境,早在2017年,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所有网上贷款机构暂停校园贷款业务,防止网上贷款机构从事高息贷款、暴力催收等严重危及大学生安全的行为。

今年10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号文件明确指出,违反国家规定,未经监管部门批准,或超出业务范围,定期向不明社会对象发放贷款牟利,扰乱金融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专家认为这是对非法校园贷款的迎头痛击。

理性花钱,在“正确的道路上借钱

《2018年大学生消费洞察报告》艾瑞咨询(iResearch Consulting)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大学生平均月生活费超过1400元,一线城市中1800元以上群体比例最高,近一半大学生有分期付款的信用消费行为。

“我们不能完全否认校园消费信贷。什么都没有

他说:「今年,点对点贷款的特别调整已发生根本改变。大多数互联网贷款机构选择退出业务,今年已关闭1200多家。”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普惠金融部主任李俊峰近日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吹风会上表示,今年以来,网上贷款风险控制工作取得了巨大进展。截至10月底,全国已有427家P2P贷款机构接受监管,比去年年底下降60%,贷款余额下降50%,贷款人减少55%。

"下一步,同业拆借专项整治仍将以清理空气为目标,以取款为主要方向,以法律法规分类处置为主要手段。对于427家在建机构,每家都必须在年底前完成分类处置。一些资本实力雄厚、金融科技基础一定、内部控制能力良好的机构将推动其自愿转移到小型网上贷款公司,一些符合条件的机构也可以转型为特许消费金融机构。”李俊峰说。

目前,相关还款进展迅速,许多省市已经公布了批量停止经营的网上贷款机构名单。然而,湖南、山东和重庆等地已明确宣布,将禁止其管辖范围内的所有在线贷款业务。

"力争在2020年上半年基本解决网上贷款领域存在的风险."央行金融市场部主任邹兰在第三季度金融统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