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经济资讯 > 正文

中国智慧交通驶入“快车道” 解决出行“卡壳”难题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11-20 11:43:48

日前,交通部宣布,全国高速公路ETC(全自动电子收费系统)门户系统和车道改造已全部完成,省级高速公路收费站工作取消,进入联合调试阶段。交通是城市发展的第一步。近年来,依靠电子收费、电子停车诱导和电子自助支付等新技术,中国智能交通建设进入了“快车道”。

“一英尺油门”行走高速公路

”出行的问题,电子收费系统安装后,卡车可以像普通公交车一样走电子收费专用道路,真正实现了一英尺加速器在全国高速公路上行驶中国外运物流东北有限公司运输部总经理张洋经常在高速公路上开卡车。过去,他最担心的是收费站的长队。最近,公司已有300多辆卡车安装了ETC会计卡,不仅交通效率是手工作业的3-5倍,还可以享受“先通行后付费”的会计费。

ETC适用于大型卡车,可降低油耗和碳排放。集装箱运输企业的负责人计算了一张账单。大型卡车安装ETC后,每辆卡车的平均行驶时间可减少10-20分钟,每年可减少300-500升柴油,每辆卡车的平均成本可节省3000元。

目前,辽宁、河南、广东、广西、浙江、福建等地。正在陆续发放卡车等会计卡。根据交通部的规定,此类套件的分发将成为下一次全国卡车ETC卡分发的标准模式。

在普通汽车上安装ETC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许多车主说安装电子收费系统省去了节假日高速排队的麻烦。记者在首都机场高速收费站的出口看到,没有ETC的车辆只能通过混合车道。排队等候和通行时间约为3分钟,而ETC车道畅通无阻,每辆车的平均通行时间仅为2至3秒。

乘出租车高速行驶,差旅费和通行费一起结算。你也可以开电子发票。11月15日,中国首个“出租车等”项目在广东深圳启动。该方案不仅解决了高速行驶中乘客的计费问题,而且通过电子收费车载设备与出租车计价器的直接连接等新技术手段,提高了出租车的高速通行效率。目前,首批1000辆配备ETC的试点出租车均已完成ETC的安装和改造,下一步将在深圳实施。

近年来,类似的ETC应用服务创新和技术创新不断涌现,各种政策起到了推动作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今年5月下旬发布的《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实施方案》号文件,实现不停车快速收费,到2019年底基本取消国家高速公路省级收费站。

随着ETC全国联网的完成,中国ETC用户的数量不断增加。据估计,到今年12月底,全国电子收费系统用户将超过1.8亿人,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率将达到90%以上。专家表示,这意味着高速公路将迎来一个“智能交通”的时代。

与汽车相关的场景被更广泛地使用

最近,北京朝阳区一家购物中心的地下车库出现了一种新的停车付款方式。用于读取牌照和停车时间的传感器分别安装在车库的入口和出口上方。当车辆开始运行时,车辆中的电子节气门设备将发出“嘟嘟”声。当进入体育场时,汽车会不停地自动付款。

停车场负责人表示,新系统投入运行后,不仅商场停车场预计24小时无人值守,进出停车场的车辆速度也大大提高。如今,这种基于电子收费的“无意义支付”系统正在许多城市的停车场迅速推广。

到2018年底,中国的汽车数量已经达到2.4亿辆。ETC为解决停车问题和其他与汽车相关的应用提供了智能解决方案。《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实施方案》建议在停车场和其他与汽车相关的领域,包括大型运输站,如机场、火车站、客运站、港口和码头,以及居民区和旅游景点,应鼓励使用ETC。未来,基于ETC的智能停车系统将涉及越来越多的场景。

在贵州和河北省的一些指定加油站,一家商业银行最近开始试点“智能加油”服务:银行安装的ETC的所有者只要进入ETC专用区,就可以在开车进出加油站的2分钟内享受“走走停停”的加油体验

电子技术产业的混乱亟待解决。在此过程中,一些阻碍新技术发挥作用的问题逐渐显现,迫切需要关注。

据报道,今年下半年以来,各银行大力开展电子收费服务,部分车主牌照或个人信息被盗。一些付费代理商的促销专家也通过非法转售所有者信息获利。相关律师指出,网上代理ETC非法获取、转移和使用他人信息,买卖双方均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

在线电子商务服务也存在很多问题。以社交媒体ETC助理为例,设备无法激活、押金退款困难、设备交付延迟等问题已成为用户抱怨的最大问题。专家表示,随着ETC用户逐渐饱和,ETC市场的发展将进入“下半年”,争夺服务质量,不符合标准的业务将被淘汰。

技术应用仍需改进。以卡车电子收费卡(truck ETC account card)为例,其好处不言而喻,但在分销和推广上也存在困难。辽宁省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公司董事长刘云峰表示,由于卡车用户分散,发放记账卡需要银行信贷管理。此外,卡车型号经常变化,这给ETC标签书写和车辆类型识别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专家表示,随着中国进入智能交通时代,做好相关制度和机制的创新,加强各种业务服务的对接,完善相关技术,增加对用户的培训和宣传是极其重要的。只有这样,技术创新才能更好地为人们的交通服务。

彭训文[主编:陈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