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是国内经济和世界经济的纽带。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已从11.3亿美元发展到4.6万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对外贸易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进入新时代,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我们如何进一步改善对外贸易?记者采访了专业人士和专家。
去年,“提高商品贸易质量和效率”超过30万亿元,首次超过30万亿元,占世界总量的11.8%。这是中国去年进出口商品规模的最高分。 从远处看,就“数量”而言,中国的商品贸易能否在未来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中国的商品贸易规模仍在继续扩大空,这是进出口共同作用的结果 ”外经贸大学中国世贸研究所所长涂新泉说 从进口看,中国制造业仍在快速发展,对外国自然资源和资本货物的需求继续增长。居民消费能力不断提高,消费需求日益多样化,对国外消费品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 从出口来看,中国制造业将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其在整个产业链中的优势。中低端消费品的竞争力仍然比较强,同时中高端资本品和消费品的研发和生产能力也在不断提高。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FTZ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国外需求与国内生产能力的对接将更加顺畅。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高凌云也有同样的判断:“随着中国国民收入的日益增长和对外开放的新模式在更高水平,中国未来的商品进口规模将会加快。” 然而,他同时指出,考虑到外部需求增长放缓和中国生产要素成本上升,未来商品出口很难保持快速增长。
再看“质量”,未来中国商品贸易的商品结构会继续优化升级吗?
根据商务部的数据,今年1月至10月,机电产品出口比例达到58.3% 其中,集成电路、光伏、挖掘机、医疗器械等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保持快速增长。 "结构优化和升级将继续有增无减,并保持不变的速度." 这反映在过去主要出口商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制成品或加工装配的机电产品,逐渐向高附加值中间产品和资本产品转移。与此同时,消费品出口也正在从以前的合同制造转向自主品牌和自主设计的高端消费品。 涂新泉认为,未来外贸的主流将是大型机械设备、机电产品的核心部件、高端时尚、电子产品等。
高凌云认为应该采取更多的措施来提高外贸的质量和效率。 跟踪技术发展的前沿,增加与海外研发机构在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和新兴技术产品制造等领域的合作;鼓励国内企业,特别是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努力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档次和附加值;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延伸到品牌、研发、配送和结算中心等产业链高端。
从前三季度的4万多亿元到“服务贸易的创新发展”,服务贸易日益成为对外贸易发展和对外开放深化的新动力。 中国服务贸易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今年前三个季度,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超过4万亿元。 “未来中国服务贸易规模将继续扩大,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和比重也将增加。 北京外国语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罗立斌指出,中国独特的“人均中等、总量第二”的国情,可以在发展服务贸易中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国内市场效应优势”。
“人均收入”表明,在服务全球化和全球服务外包浪潮中,中国可以采取一些具有比较优势的环节来促进服务出口。 近年来,离岸服务外包约占新兴服务出口的70%。 与此同时,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位居世界第二,正接近第一水平。 巨大的国内市场支持中国在一些具有明显规模经济的生产性服务领域发挥国内市场效应。国内服务提供商可以在服务过程中培养国际竞争力,例如移动支付领域的一些产品。
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为发展服贸带来机遇。当前,人们的需求重点从可获得性向品质、多样性过渡。这将吸引国外服务提供商进入,带来服务进口;并在竞争中提高我国服务提供商质量,促进服务出口。
今年前9月,我国企业签订服务外包合同额8864亿元,增长4.4%,这是新兴服务贸易亮点纷呈的一个侧面。在高凌云看来,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消费升级产生的新服务需求、数字技术的应用革新、针对新兴服贸的开放举措出台等利好因素影响,未来我国新兴服务贸易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成为推动整体服务贸易增长的主要力量,并带动服贸结构优化。
上半年730亿美元至至
利用外资稳步增长
前不久联合国贸发会发布的报告显示,2019年上半年我国吸引外资73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继续成为全球第二大外资流入国和外资流入最多的发展中经济体。未来我国是否会继续保持对外资的强吸力?
“未来引进外资规模必将继续扩大。”屠新泉说,我国近年来积极扩大对外资开放,努力改善营商环境,全面落实外商投资企业的国民待遇,尤其是在以往开放相对谨慎的服务业领域,近年来开放力度显著加大。日前,世界银行发布 《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 ,我国营商环境排名跻身全球前40,连续两年被列入全球优化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经济体,这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前景投出的信任票。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桑百川也认为,我国完整的产业配套能力、庞大的市场规模、持续改进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谋求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稳健经济体系,必将对外资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外商也将长期看好在我国投资的前景。
外资是经济发展重要动力之一,未来如何利用好外资来助力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高凌云认为,我们要多管齐下“稳外资”:区分市场寻求、要素寻求等不同类型的外资,因类施策,做好分类管理;完善外商投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做好外商投资法的配套法规和规章的制定;深入推进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继续缩短外商投资负面清单;进一步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并推动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同国际接轨,培育国际领先的营商环境;拓展双边或多边投资协定的谈判工作,特别是做好与中国资本流向地的贸易、投资协定商签或升级工作。 【编辑:房家梁】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