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1月4日电(记者俞李姣)为加强旧城房屋改造和保护,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组织起草了《北京老城保护房屋修缮技术导则(2019版)》,从11月4日起征求公众意见。
《导则》建议将旧城改造与历史遗迹保护和历史文脉保护相结合,做到“最大限度地保护旧城”,最大限度地保护各个时期的珍贵建筑,继承和保护历史文脉,坚持城市保护与有机更新的联系,促进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复兴。
北京二环路有许多古老的胡同、庭院和老房子。由于年代久远,许多老房子需要修理。
《导则》适用于北京老城区,即二环路以内的区域(包括护城河及其遗迹)、胡同、庭院和文物保护单位以外的房屋、普查登记的文物和历史建筑,以及现代建筑的更新和保护、使用功能的更新、市政设施的更新、风格和环境的更新和改善。
其中,历史文化街区外的胡同、庭院和房屋的修复应在其立面和公共区域的可视范围内进行空 历史文化保护区和老城区以外的其他地区的房屋保护和修缮,请参照《导则》。
这栋老房子需要修复的条件是什么?《导则》规定,当房屋结构发生变形、倾斜和沉降,影响使用安全和风格特征的保护时,需要进行维修。
《导则》从庭院和房屋两个维度细分修复级别,包括三种庭院和五种建筑 每种类型都有相应的维修标准。
对需要修复的各种材料和施工工艺也有详细的规定,如木材的含水量、强度、耐久性等指标,以满足《导则》的要求。
为了保护历史风貌,《导则》明确规定在施工过程中应最大限度地保护有价值的旧材料和旧构件,使其得到充分保护和合理利用。
《木结构设计规范》注重新技术在装修中的应用。可采用BIM技术、绿色节能建筑材料和装配式装饰。将为人们的痛点和难题提供技术支持,如厨房和浴室,以改善生活条件。
《导则》要求胡同街区的环境改造要准确把握文化特征,改造后要符合地域文化要求,避免“南北装饰,外穿内衣”,注重胡同原有文化元素的保存和恢复,创造出具有老北京文化特色的胡同空。 (结束)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