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11月4日(徐珊珊)第七届中国江苏产学研合作会议4日在南京开幕,全省150多所高校和2500多家企业参加了会议。 开幕式上,包括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在内的17所国家一级高校共签署了18项重大科技合作项目,其中14项将落户省级以上高新区。
现场展示了400多项最新重大科技成果,包括中国科学院铟镓砷短波红外探测器及演示系统等64项成果,清华大学水污染预警溯源等26项成果,重庆大学全固态高重复率纳秒电脉冲肿瘤治疗工程原型等最新成果。
在中国科学院展区,短波红外铟镓砷探测器吸引了许多企业的注意。 中国科学院上海理工大学物理研究所组件技术办公室主任雪梨表示,与可见光探测相比,短波红外具有烟、雾、尘穿透的特点,从而增强了场景识别能力。
"InGaAs探测器是目前性能良好的实用短波红外探测器的主要产品之一。 目前,它已应用于许多航天工程项目的开发,并在民用领域进一步推广。 ”贝蒂说
据了解,此次会议将聚焦江苏重点培育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并将聚焦新工业技术(包括新材料、生物医药和半导体)集成创新的三个试点方向。重点展示江苏省产业创新发展成果,统一发布苏南自主创新区和高新区科技创新政策和创新发展需求,积极推进一流高校优势学科团队、最新科技成果等产学研合作信息。
5日,大会还将组织专家前往江苏。会前,在现场会谈和对接的基础上,组织专家赴全省各地进行实地考察和深入对接,开展专题推介、技术咨询、现场考察和谈判等一系列活动。
自2007年以来,江苏产学研合作会议已成功召开六次,展示高校科技成果12000多项,合作项目近8000个。它已成为江苏聚集创新资源、服务企业和产业创新的重要合作对接平台。
目前,江苏已建成省级以上产学研合作载体5500多家,包括产学研合作创新基地和新研发机构,以及“校企联盟”项目13000多个。每年实施2万多个产学研合作项目。 (结束)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