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最近发布的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全国工业生产能力利用率达到76.4%; 9月末,全国商品住宅销售面积比上年同期下降7.2%; 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8%,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前三季度,生态保护,环保产业,教育等“短板”领域投资分别增长40.0%和18.5%,分别比总投资增长34.6和13.1个百分点。这些数据记录了中国在今年继续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取得的切实成果。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并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完成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着力点。自2015年11月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解已从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加深。不断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改革成果不断浮出水面。新奖金不断发布。
咬绿色的山丘不要放松
“中国钢铁工业已经有了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十月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钢铁年会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何文博充满信心地表示。
这种信心与信心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发展密不可分。产能过剩曾经是困扰钢铁行业的主要问题。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钢铁行业着力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极大地缓解了行业供需矛盾,带动了世界钢铁市场的复苏和再平衡,为钢铁市场的高位运行奠定了良好基础。整个行业的质量发展。
去产能化是中央政府确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个关键任务之一。 2015年11月,习近平同志在中央财政经济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要努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制度,增强经济的持续增长动力。提升中国社会生产力的整体水平。
根据中央决策部署,2016年,各地区各部门着力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化,降低成本和短板这五个关键任务,以促进供应方结构改革,某些行业和政府的供求关系。公司行为发生了积极变化。
2017年,中央政府明确要求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完善政策措施,促进五项实质性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今年,“三对一,一减一补”的效果明显,创新作用逐步增强,产业结构加快,改革红利不断加快。
2018年,高质量的增量供应和短板的发展成为主要方向,很明显,供应方的结构性改革应着眼于“突破”,“稳定”和“减少”。今年,钢铁,煤炭,电力等领域的无效供应继续减少,新的动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实际经济成本和机构交易成本稳步下降,企业收益意识进一步增强,市场活力不断释放。
正是由于“不放松绿色丘陵”的坚韧性,从中央到地方,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是主线,改革深入人心,努力不懈。破解经济运行中的结构矛盾和问题,促进宏观经济运行始终保持在合理范围内,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
遵循“八字政策”
今年,在外部因素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加的情况下,中国的经济运行一直在变化,变化,令人担忧,经济面临下行压力。
面对复杂的形势,中央政府明确表示,中国经济运行中遇到的问题是短期和长期,周期性和结构性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同时指出,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采取更多的改革措施。它将使用更多面向市场和法治的方法来“巩固,增强,增强和平滑“八个字”。
零经过几年的努力,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供给质量水平显着提高,经济运行呈现总体稳定,平稳,发展的态势。但是,经济发展中深层次的结构性和制度性约束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仍未结束,改革仍在进行中。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林兆木进行分析,从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生活和更好的生活需求的角度出发,进入新时代,中国的消费需求已从数量向质量,产品和质量转移。服务要求越来越高。供应结构升级的滞后已成为扩大消费市场的严重障碍,服务业的发展显然与需求的增长不符。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出发,打破预堵,追碎和核心技术的关键是提高供应系统质量,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增强科学能力。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采取更多的改革,并使用更多的市场导向和法治方法,以继续“巩固,增强,增强和平滑”。努力促进经济发展中的质量变化,效率变化和动力变化,加快新旧动能的转化,加快现代经济体系的建设。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工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黄汉泉建议,有必要继续降低实物企业的成本,加大要素市场的改革力度,并着力于减少企业的土地,能源,物流和机构成本。让公司真正有收获。努力提高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龙头企业,营造有利于创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释放创新潜力的体制环境,建设良好的创新体系。生态系统。加快培育强大的国内市场,着力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努力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使大多数居民敢于消费和有钱。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严Kun认为,要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必要进一步减税降费,释放改革红利,并增加中游行业和下游消费行业的利润份额。同时,加快发达资本市场的建设,增加直接融资比重,为技术创新提供更有效的金融供给。从存量上,我们将在为服务业和消费业提供政策支持方面做得很好,并稳定宏观经济增长。从增量角度看,我们将充分发挥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功能,为众多科技型和科技型企业提供便捷的直接融资渠道。
简而言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大局与长期关系之间的艰苦斗争。我们必须树立双赢的信念并取得进步。我们将继续以“待绿山不放松”和“袖手旁观”的热情,深入推进供给方的结构改革。《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林虎灿[编辑:袁晶晶]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