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经济资讯 > 正文

马悦然去世:“修桥”的“中国女婿”走了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10-21 10:11:05

马月然去世:“训练桥”的“中国女wa”离开

■观察员

马跃然不仅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桥梁,还是中国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桥梁。

10月17日,在瑞典当地时间,著名的汉学家,瑞典科学院院士和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团成员马月兰先生去世,享年95岁。

许多人对马月然的认知都停留在“精通中文”和“曾立亭莫言”的范畴,但他也是世界舞台上中国文学的推动者。他点燃了灯,使更多的外国人看到了中国文学的面貌。

与许多半途而废的美国汉学家不同,从1946年开始,22岁的马月然开始与汉学家高本汉教授一起学习汉语。 1948年,马月然第一次作为实习生来到中国,经历了新中国与旧时代的交替,对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1965年,当他的母校斯德哥尔摩大学汉学系聘请汉学教授时,他开始翻译中国文学作品。

对于欧美汉学家而言,翻译中国著名作品是一项“传统工程”,但它常常忽视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价值。马月然不一样。作为一名专业的汉字学者,马月然的翻译作品不仅严谨恰当,而且达到了“信达雅”的目的。他对中国古代经典著作的翻译和评论遍及各个时期和所有流派,他编写了《中国文学手册:1900至至1949》。他还与许多中国当代作家保持着良好的个人关系。他完全戴着“中国文学”的帽子。

1985年,马跃然当选为瑞典科学院院士,并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唯一的汉语水平法官。当被问及“中国作家由于落后而无法获得诺贝尔奖”时,马跃然曾经说过:“好的翻译太少而且不及时”是症结所在。为此,他不遗余力地推广中国作家,并最终取得了成功。 2012年,莫言获得了与此密切相关的诺贝尔文学奖。

马月然尊重莫言对文字的控制。读完莫言的短片《小说九段》后,他将其翻译成瑞典语,并说“读莫言的文章会想到蒲松龄和吴承恩的中国古代讲故事作家。我可以看到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子,因此我强烈推荐他。

可以说,他不仅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桥梁,还是中国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桥梁。

值得一提的是,马月然的两次婚姻都是华人,这使他被称为“中国女son”。与许多当代的“中国女son”不同,这位瑞典学者很少使用指尖来“实现”自己,而是几十年来一直从事文化“桥梁修复”。可以说,从学生时代到末代,他实际上一生致力于中国文化,致力于中西文化交流。

在珍惜马跃然一生的生活和事迹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理解,中国文学通向世界的桥梁需要更多的“马跃然”,但仍然需要自己修复。我希望并相信,在所有的努力下,中西文学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认知鸿沟最终将被填补。这也是马跃然先生未实现的愿望。

□陶短房(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