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经济资讯 > 正文

【科教文卫】中国学者:史前敖汉一度或为世界文化中心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9-02 11:44:33

内蒙古敖汉旗9月1日电(记者孙子发李爱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着名红山文化专家刘国祥于9月1日提出以核心区为核心区域红山文化,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史前文化高度繁荣,很有可能成为世界文化中心。

在第六届世界小米原产和发展大会当天,开幕式在蜀汉旗举行。刘国祥在会议上发表了上述声明《西辽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两个文化高峰与中华龙探源》主题报告。

他指出,考古研究发现,在蜀汉旗的兴隆沟生产的最早的小米在史前时期已经传播到欧洲,而从千山旗史前遗址出土的玉也传播到了日本。可以说,蜀山小米滋养的祖先通过将岫岩采集的玉器雕刻成玉器和玉龙,逐渐培育成中国玉文化和龙图腾,使蜀汉成为史前时期。北方和中原以及世界东西方文化交流,碰撞和融合的中心。

刘国祥说,中国西辽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两个文化高峰是兴隆峪文化和红山文化。兴隆峪文化从8200年到7200年,以蜀汉旗兴隆峪遗址的发掘命名。其主体分布在内蒙古东南部和辽宁西部。兴隆一集团的第一阶段是中国第一个了解该遗址遗址,灰烬坑和填海区的史前居住地。它被称为“中国第一村”。

此外,兴隆屯遗址兴隆沟定居点的开挖,首次通过浮选,获得了兴隆洼文化中期种植的小米(小米)和苜蓿(黄米)烧焦的核心,提供了新的证据。研究中国北方旱作农业的起源。它对研究东西方史前文化交流具有积极意义。

6500至5000年前的红山文化对于研究长城以北与长城以南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刘国祥认为,密集分布的地点标志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定居点的出现和超大型中央定居点的出现;社会结构的分化和等级制度的建立,负责宗教牺牲和社会政治权力的特权阶级的出现;农业经济已完全取代狩猎和收集经济占主导地位;手工业的差异化程度不断提高,从事建筑,陶瓷,玉雕,陶器,泥塑等专业队伍的出现,科学和艺术成就备受关注。这些显着的特征表明,已故的红山文化已进入初级文明社会。

同时,在红山文化时期,周边地区史前文化的强大因素被广泛吸收,成为西辽河流域史前社会质变的重要推动力。西辽河流域大约在4000到3500年前进入夏家店低文化时期。先进的文明社会。

刘国祥强调,西辽河流域在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和突出,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化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