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8月31日讯(本网记者文/图)《闽台文化大辞典》是首部介绍闽台地域文化知识的大型工具书。 8月30日下午,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与厦门大学国学院联合在厦门举行《闽台文化大辞典》研讨会,来自海峡两岸的与会专家、学者聚集一堂,以不同身份,从不同角度和侧重点,就辞典出版的价值、意义见仁见智、畅所欲言。
《闽台文化大辞典》
据悉,该辞典由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组织编纂,中共福建省委原副书记、长期主持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工作的何少川任主编。从选题论证、撰稿,到数次修改,最终定稿交付出版,经历了十年的艰辛,可谓“十年磨一剑”。福建省的高校及社科研究机构、相关文化部门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参与了本辞典的编撰。这支队伍,包括了福建省老中青三代学者。十年间,有的学者从青丝熬成白发,有六位参加编撰的专家学者以及一位辞典工作委员会的领导,先后因病谢世,都没能见到辞典的出版。编撰过程,更有专家睡在办公室,每周才回家一次。
辞典收词15000多条,600万字,上起远古,下迄2010年。按义类编排,计分地理、历史、民族与宗族、思想与学术、文学、语言、教育、艺术、工艺美术与雕塑、出版与传媒、科学与技术、医药卫生与体育、宗教与民间信仰、民俗、饮食、旅游、建筑、文化设施、海洋文化、华人华侨计20卷。后附有15项附录,主要有闽台关系纪事、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传承人等。辞书涵盖了闽台文化的各个层面,是“两岸一家亲”的最新文化成果。大辞典被列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和商务印书馆2018年度优秀出版项目。
《闽台文化大辞典》研讨会现场
当天,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卜宪群所长和王启发与刘中玉研究员、北京大学赵世瑜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王子今教授、厦门大学国学院陈支平院长、金门大学黄奇校长、金门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陈益源,以及刘登翰、周长辑、彭一万、李如龙、邓孔昭等教授分别在会上发言。参加会议的还有石奕龙、林玉山、林晓峰、涂志伟、刘云、陈健鹰等。研讨会由《闽台文化大辞典》常务副主编吕良弼和厦大国学院陈支平院长共同主持,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马照南同志在会上致辞。
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马照南同志(左二)在会上致辞。
与会专家认为,这部大辞典是“闽台文化研究集大成之作”,《闽台文化大辞典》充满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推动两岸关系融合发展的正能量,有利于学术研究的深入,有利于促进两岸同胞的文化认同。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