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经济资讯 > 正文

黄河谣工匠博物馆:2万多件老物件 讲述黄河匠人传奇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8-26 14:39:40

工匠博物馆里有超过20,000件旧物品,每件物品都在传说黄河工匠的传说。

一个“黄河”工匠没有爱情

366701204.jpg

恢复当地民间传统乐器

2038524661.jpg

博物馆旧铁匠铺的角落

据说黄河是9,999,有一个海湾流经内蒙古包头。

这个海湾不是湍流。在九原区的哈林格镇,在黄河的宁静一侧,黄河风景大道,在林荫大道旁,一个高高的水车在微风中低声说。干涸的战斗,木桩,石栅栏,旧屋檐,一片忙碌而现在安静的古老物品,讲述了黄河两岸人民数千年的炎热生活故事,讲述了历史上古代黄河商人的传说。这是包头“黄河峪文创公园”。公园里最着名的是“黄河工匠博物馆”。

像谣,不是谣

穿过黄土后,他走进了“黄河”。住在这里,仿佛回到了农耕时代。黄河流域的典型元素,如旧渔船,原木桩和黄河岩石,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使整个景区为原始设计增添了沉重和沧桑。

在这里,一切都恢复到最原始的乡村风貌,全景,都旨在展示黄河沿岸的农耕文化和北方游牧文化的历史,创造了一个工艺之家。

整个公园由李天东设计和监督。有些程序甚至由他自己完成。他的儿子李莎负责博物馆的多媒体和模型展示,整合现实和虚拟技术,使展品在线和离线同步和展示。互动。

“一个非常好的生态景观建筑并不是建筑师对绘画的好处,而是对文化的痴迷,注入自己的努力建设。我从小就住在包头,现在这里的设计就是我童年的回忆,我想这也是大多数人的记忆。“李天东说。

公园的核心区域是黄河工匠博物馆。

进入博物馆的门厅,您可以看到在博物馆上空飞行的黄河鱼。这条生动的黄河金翅鱿鱼是黄河的象征。有28个工匠工作坊,包括真正的石油车间,葡萄酒车间,地毯车间,旧磨坊和编织车间。李天东从全国各地收集了2万多件旧物。织布机,骆驼铃,柳条油椽和其他现在很难看到的生产和日用品都聚集在这里。黄河两岸普通人使用的这些旧物已经历了200多年的历史。

整个公园,包括工匠博物馆,历史悠久。

施工于2015年9月开始,2016年7月试运营,父子经过三年的苦心经营,黄河公园建成。 2017年7月,“黄河工匠博物馆”正式开放。

博物馆的每一个展览都与李天东有着难以理解的命运。

虽然博物馆是“年轻的”,但对于64岁的灰白头发的李天东来说,收集旧物品的爱好几乎已经跨越了他的整个生命。

40年来,黄河工艺

李天东是包头人。

“我是第二代包钢。”李天东从小就带着父母来到包头,从小就住在包头钢铁厂。工厂里的人来了又走了,高耸的炼钢高炉被烧成了童年的记忆。

那时,他生活在一个工业化程度和现代化程度较高的环境中,对农村的工匠和工匠来说还不够。

22岁是他人生的转折点。那一年,李天东和当时很多年轻人一样,去了包头白云鄂博矿区的牧场,成为了知青。他从“第二代钢铁”变成了牧场上的木匠。

从那时起,李天东一直处理着农具和各种老工匠,这开启了了解工艺和工匠的旅程。

“当农村有超过400名受过教育的年轻人时,我们的四个木匠都安装了钯和钯。我每天也处理这些工具。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喜欢收集各种农具和民间用品。“3年的下乡经历使他对他脚下的土地有了强烈的感情。

除了木匠的工具,以及铁匠铺里的“工人用品”,工匠大师手中的“小东西”等让他睁开眼睛。

工作,这位来自“钢铁城”的年轻人开始了解这片土地上的劳动力,并开始了解他手中的劳动工具。

他说从那时起他开始意识到“史密斯”代表着一种坚定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力量。

“我对工匠及其旧物品特别着迷!” 27岁时,李天东开始收集各种农具和民间物品。收藏超过30年。 20世纪70年代,包头农村黄土建造的土房和不同的土房,不同老工匠的“十八把武器”开启了他生命的另一扇门。

1978年,李天东对摄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被摄影专业录取。毕业后,他还从事景观规划和设计工作。

如今,李天东已成为一个着名的乡村风格的原始景观和建筑师。几十年来他收集的手工艺品和民间用品的数量不断增加。

“过时的”劳动工具树的纪念碑

旧物品的收集完全是出于他们自己的兴趣。在过去的20年里,由于外国朋友对黄河民间农耕文化的当地博物馆毫不怀疑,他发誓要在他的一生中建立民俗。博物馆。

2014年底,李天东参与了包头市美丽的乡村建设规划,让他觉得时机成熟。在包头市和九原区政府的支持下,在黄河岸边被西岸封锁的沼泽和废弃砖厂,在儿子的帮助下,他终于实现了他的“黄河工匠之梦”。

在博物馆成立之前,很多人都不太了解他的“收藏品”。李天东的大部分藏品都不是珍贵的玉器,瓷器,金银珍品。有人说他收集垃圾。

半个世纪前,劳动人民使用的油壶,熨斗和耕耘者仍然可以发出清脆的骆驼铃声,从柴火工厂救出的木头,陶器工厂的灰烬中挖出的陶器..每一个人似乎都没有使用价值对象,而且他们已经成为李天东手中的一件艺术品。

除了在黄河包头段沿线村庄收集的30年民间收藏品,以及从27名黄河工匠收集的珍贵手工艺品,这些都在博物馆展出。

花了很多年的艺术家终于将他的“黄河情怀”和许多黄河工匠的委托放在他母亲河的土地上。

古朴而传统的文化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自投入运营以来,“黄河”每年带动旅客超过100万人次。

此外,园区还为周边村民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机会。一方面,它直接为周围的农民提供50多个就业机会;另一方面,通过旅客流动,技术指导等手段,为周边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配送,餐饮住宿等多种行业增加20多个收入万元。

很多时候,一些年龄大到可以谈论李天东博物馆的老人都非常兴奋,以至于他们不能说话很长时间。当他们看到他们轻轻地擦着土坯矮人的房子,泪水在他们的眼睛里,李天东叹了口气。他说,黄河军的使命是讲述有关黄河的故事和传说并将其传递给他们。

“包头,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水干船坞,工匠精神带有历史和文化。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些工艺品正面临着消失。”李天东说,历史被称为历史,人们已经彻底改变了历史。制作方法,但不可否认的是,历史不能忘记,文化遗产也不容忘记。 “工具可以彻底改变,老工匠的精神不应该丢失。”

谈到黄河最初的想法,李天东说,工匠博物馆是以黄河文化为基础的,工匠精神和黄河灵魂是一体的。 “黄河谣是由工匠手中再现,让大家都知道,人们总是在寻找黄河灵魂的喧嚣,实际上是在身边。”他说,在建造博物馆时,黄河两岸的工匠是主线,目的是在树上建造最常见的劳动工具,并将它们传递给两边的老工匠。黄河。

LANDW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