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经济资讯 > 正文

牡丹“花后”故里探根源:大型地情文献《魏家坡》启动编纂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8-14 09:01:14

洛阳8月13日(记者韩章云)作为四大着名的洛阳牡丹之一,魏子被称为牡丹“后花”。 8月13日,大型陆地文献《魏家坡》在河南省孟津县魏家坡村启动。这本“一党史”的“地方教科书”将以真实,科学,艺术的方式记录魏家坡从古代到现在的历史轨迹和地理特征。

103776270.jpg在魏家坡古街的两侧,依次安排了清代的房屋。韩章云照片

维嘉坡村位于洛阳市孟津县朝阳镇,是豫西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清代古民居。在一条近200米长的古老街道的两侧,依次安排了16个清朝庭院。房屋和了望台都可以使用。

随着战国末期魏晋国王的迁移,唐朝总理魏征和周末总理魏仁普山深源,魏家坡出生于古代,牡丹“花后“魏子也在魏家坡种植。

“魏家坡历史轨迹和地貌特征从古代到现在的全面,系统,真实,科学和艺术描述,将被魏家坡通过文献收集作为”一党史“和”地方教科书“,洛阳市政协副主席安世柱表示,大型陆地文献《魏家坡》的编纂是为了保护河洛文化,以及保护河洛文化。孟津文化的根源。

103776280.jpg图为精心打造的Weijiapo古董商业街。王伟照片

记者了解到,大型地理文献《魏家坡》的编写也是河南省第二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河南的主要场地2019年的第二届“中国农民丰收节”,魏家坡的主会场将抓住历史文化的优势,以洛阳牡丹,唐三才,青铜,家庭风格等文化元素和工艺为中心。中国经典。现代农业大师等文化名人是宣传载体。通过田园风光,历史文化和多元文艺,积极展现农村美,农民财富,农业新时代的乡村景观,让农民分享收获的喜悦,为农村振兴欢呼。祝贺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成绩斐然。

如今,依托清代古民居,魏家坡村,按照“固态保护,生活遗产,发展形式”的要求,随着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走上了发展的道路。乡村旅游,带动群众摆脱贫困,促进集体经济发展。

2016年,维嘉村成功拆除了省级贫困村的帽子。自2016年底维嘉坡古村风景区试运营以来,每天最大游客人数已达10万人次。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