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8月2日电(记者张伟)8月2日下午,首届中国手工刺绣遗产创新大会在“中国蒙古刺绣文化之乡” -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举行,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在闭幕式上,多民族刺绣传承人还完成了70米长的蒙古绣长卷,并完成了这一精美的刺绣。
内蒙古手工刺绣历史悠久。北方的古代少数民族是蒙古族高原的游牧民族,逐渐形成了特色的手工刺绣,尤其是辽,元,明,清以后,进一步发展起来。草原,骑马和游牧民族的特征生动地展现出来。在服装,服装,日用品和礼仪饰品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闭幕式上,维吾尔族,土家族,景颇族和彝族的10多位民族刺绣传承人为70米长的蒙古绣花卷轴做了最后的整理刺绣,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共同的传承。
记者了解到,蒙古绣长卷是由兴安盟70名蒙古族刺绣母亲制作的。刺绣卷轴展示近7000只大小蝴蝶,无论颜色,针灸还是形态。蝴蝶是不同的。
闭幕式上,蒙古刺绣遗产创新协会会长朱玉平颁发了内蒙古蒙古族刺绣比赛一等奖9项一等奖,并鼓励他们继续使用第一线和继承。萌刺这个传统的文化艺术宝藏。
内蒙古自治区宣传部部长白玉刚表示,中国手工刺绣是中华民族团结的生动体现。各民族要继续加强相互学习,相互学习,用手工刺绣谱写共同团结,共同进步,共同繁荣的美好篇章。 (完)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