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经济资讯 > 正文

医美电商化成趋势 新氧APP首登《经济学人》报告

文章来源:中国消费商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7-03-02 13:46:08

上周,英国的《经济学人》杂志发布了一份报告,内容是关于全球数字健康创新的,在世界范围内,健康产业和互联网的结合同样是一个牵动着所有人的热门话题,老外是怎么看中国的大健康产业的?这其中又有些什么互联网元素?

  一位正在寻找整形医院的年轻女士打开手机上的APP,熟练地查找所在地附近的医院,看到这个医院所有的执业医师资质和项目类型、折扣、出诊等信息,她详细地查看每位医生的简历、擅长领域、预约情况和过往案例,并从中挑出一位术后效果完美的“同道中人”私信咨询恢复情况和注意事项,最后这位女士将上述信息综合在一起,完成了她对医院、医生的综合判断,作出最终决策。

  这就是当前炙手可热的医美消费应用场景。据《经济学人》报道,在垂直领域的整形患者中,消费属性明显超越医疗属性,并且,医美“电商化”渐成趋势。

  上周,英国的《经济学人》杂志发布一份研究报告,讨论剖析全球数字健康创新领域进展和趋势。在这份报告中,不难看出在老外眼里,中国已然成为了全球数字健康的创新重要市场,不仅如此,恒大健康、阿里健康、微医、新氧……老外说起这些国内大健康产业各细分领域龙头,简直就是如数家珍。

  医美电商获外媒关注 微整形消费者1/10来自新氧

  在上述报告中,《经济学人》引用了彭博新闻的一篇报道颇为惊异地称,“在北京和上海,十分之一的微整容手术是通过医美App新氧平台完成的。”

  医美市场拥有千亿规模体量,但相对于房产、汽车、旅游、教育等拥有众多“互联网+”上市公司的领域,此前医美的互联网化一直相对滞后。然而,2016年起,医疗美容020创业得到资本前所未有的关注,不仅恒大、京东这样的行业大佬宣布进军医美,行业中已有的产品也开始频繁融资,2016年初,新氧率先完成数千万美元的C轮融资,同年实现整体盈利;此外,同行业中美黛拉、美丽神器也相继完成新一轮融资。

  新氧在2016年底发布的医美行业白皮书显示,2016年全年,全球超过3200万人接受了整形及微整形手术,较2015年上涨16.7%,同期在中国有超过1000万人接受整形、微整形手术。也就是说全球平均每三个整形者中间,就有一个中国人。

  巨大的市场规模及惊人的增速为医美产业带来商机,据新氧APP平台负责人介绍,在平台上,活跃着1600万用户,他们每天在考虑、讨论、选择微整形项目和医生。《经济学人》报告引述,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十分之一的微整容手术是通过医美App新氧平台完成的。

  清科报告揭示“马太效应”竞争格局

  孤立地看,持续增长的整形市场规模虽大,即使各大平台利益均沾,所得份额亦很可观。但是,如果把医生和医疗机构资源、C端用户和各家医美O2O交易流水联系在一起进行分析,就会发觉事实远不是这么简单。

  2016年清科发布的《中国医美行业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全国正规皮肤科医生仅2-3万人,正规注册的整形外科医生仅6000人左右,同时由于医美行业准入门槛较高,执业医师培养周期长,储备的专业医生资源严重不足,且配备完善医美设备并用药规范的可靠机构数量较少。如此庞大的市场体量及客户需求考验着一众医美互联网平台。甚至可以说,优质资源在哪里,消费者就在哪里。

  记者注意到,整形医师、机构和消费者之间也会形成“羊群效应”:即一家公立大型整形机构入驻平台后,其他公立医院、民营医院会跟着效仿;随之而来的是,众多慕名而来的消费者冲着“公立”、“名医”的好口碑而聚集在同一个权威平台,不仅如此,求美者二次消费,成为“回头客”的概率也相当之高。

  国内一家公立三甲整形机构副院长向记者做出分析。他表示,目前国内优质整形医师和医院资源相对集中,为了口碑的塑造,整形医师和医院在选择医美互联网平台合作时会相当慎重。“我们当然会首选权威的、规模大的平台来合作。大型医院考虑到口碑效应,往往会扎堆入驻权威平台。”

  谈及当前医美电商的竞争格局,一位清科研究员和上述医美从业者的观点不谋而合。他认为,由于资源倾斜以及自身的发展,权威平台将会不断吸引更多客户,最终导致马太效应的出现。

  “对于医美O2O来说,好的商业模式要符合三条:为消费者创造价值、提高行业效率、提升用户体验。”该研究员指出,做到这三点的公司往往能吸引最多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