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经济资讯 > 正文

上海教育学会金苹果论坛第一期:赵启正-讲好中国故事

文章来源:中国消费商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7-02-28 11:59:29

2017年2月22日星期三,在美丽的金苹果双语学校迎来了教育界的盛会:首届上海教育学会金苹果论坛,邀请到的是国务院新闻办原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先生,这位浦东新区管委会首任负责人、前上海市副市长,又来到他再熟悉不过的“第二故乡”浦东。此次受邀于上海市教育学会“金苹果论坛”,面对基础教育的校长和老师们说起“公共外交”。出席的嘉宾有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先生,上海亚龙集团董事长张文荣先生等,还有长三角近300名中小学校的校长到场聆听,此次到场的观众近500百人历经三次加座,尚不能满足到场来宾,不少人挤在后排后门走廊。

 

会前接待工作井井有条

 

扫一扫,微信签到

 

 

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先生主持

 

上海亚龙集团董事长张文荣先生讲话

 

 

共同为金苹果论坛揭牌

 

赵启正先生讲话

 

 

“《中国读本》是一本13亿页的大书,其实每个人都是某一页,比如一个外国人读了其中几页,那就是他头脑中的中国人,所以国人请做好自己的这一页。”赵启正如是说。

如今,“走出去”的中国人越来越多,“走出去”的中学生甚至小学生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请进来”的外国人也是如此。赵启正表示,从大数讲,以大中小学生为主体,全国10万所中学、2000多所大学,学英语的人群规模达2.5亿。许多人未必知道,来华从事教育工作的外教也有约12万人,分布在从高等院校到双语学校的各级各类学校。可以说,不仅他们,每个中国人,只要对外产生了跨文化交流,就成为“公共外交”的一份子。

 

 

此“龙”非彼“龙”

作为著名新闻官和发言人,赵启正将公共外交界定为:一国的政府和公众,从各自角度,向外国公众表达本国国情,说明本国政策,回答针对本国的问题,同时了解对方情况和观点,这就构成了一种国际交流活动。

然而,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仅仅从跨语言的角度讲,就有不少“中译英”或“英译中”的理解是相互错位的。比如,在国外宣扬“中国威胁论”时,往往在配图或漫画中将中国形象描绘为西方人理解的“龙(Dragon)”,那其实是一种长翅膀、会喷火的恶龙——因此,赵启正一般建议将中国人理解的“龙”,直接译为“Loong”,避免与Dragon混淆。

“故事”驱动中国

不论学生还是老师,在日益频繁的公共外交场合,如何“说好中国故事”?赵启正先是问道,你觉得,你的国家会讲故事吗?事实上,故事可以驱动国家形象、影响国家利益,“一个伟大的国家,必有伟大的故事”。

不过,现实是很多中国人包括官员在内,在公共外交中还不擅长讲好故事。比如,喜欢把故事说得太满。以“十分”为满,有些人的故事“七分功、三分过”,让别人信了;而有些人的故事,则把“七分功”说到“十分功”,结果别人不信。

赵启正打了个比方,根据他接触的真实故事改编:他陪同外国官员参观访问中国农村,政府里乡长说的“故事”如同外交辞令,仿佛苹果加工后的苹果酱甚至是一瓶维生素C(VC)药片;而田舍里农妇说的“故事”则原汁原味,就是一只原生态的苹果。实际上,老外更愿意吃苹果,吃了就吸收了维生素,中国文化、中国特色都在其中。

 

整个讲座历时近2小时,整场赵先生妙语连珠,故事趣味横生,不时引发大家会心一笑,尽显大家风范,末尾设有问答互动环节及电脑抽奖,现场和网上提问的人非常踊跃,每一位有幸与赵先生对话的人都获得了一本赵先生签名的出版著作。

 

会后赵启正为首届金苹果论坛留下良好祝愿。

 

一个良好的祝福,一个美好的开始,祝愿我们的“金苹果论坛”越办越好!

 

论坛主要领导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