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术 > 武术资讯 > 正文

人物

文章来源:大手笔网 作者:风中的自由
字体:
发布时间:2015-02-06 16:33:08
 
                                                                                         当世奇人苏守训先生访谈录
苏守训—世界十大武技大师候选人、著名武术家、养生学教授、自然音乐人、诗人、书画家、社会活动家、中国艺术家联盟副主席、世界武功促进会副会长。
 
孙  敏—《中华风》杂志社;编辑、记者、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中华民族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实现伟大复兴,复兴很大程度上首先是艺术的复兴。艺术伴随着中华文明的进程结伴而来,成为中华民族的"地标",是炎黄子孙维系的根脉。艺术无国界,通过对活跃在国际间的无国界艺术大师们的访谈,可能会对中国艺术的复兴起到推动引领作用。
 
孙  敏—苏教授,你作为世界著名武术家在武术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历史进程到今天,作为中国的传统瑰宝之一的武术,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着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
 
苏守训—从纵深的角度讲,中华武术发展到现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最早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在自然界中与野兽及残酷的自然环境抗争过程中产生的最原始的技击动作或可称为武术的雏形。武术就是两个矛盾的对立体,通过斗争,达到平衡达到统一的和谐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古人的杀伐争战使它取得更广泛的实用性。据有关部门不完整统计,我国现有拳种已达131种之多,在这样纷繁复杂的世态中,在武术的百花园里,它们以各自的风采,争奇斗艳,呈现在世人面前。在我们引为自豪的同时,发出这样的思考,中国武术向何处去?确实是发人深省,振聋发聩。作为一个具有珍爱传统和爱国良知的人士,有责任有义务担当起力挽狂澜的重任。我们目前面临的机遇,是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信息传播方便快捷,让世界对它有更加广泛的了解,诚然,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洲际、国际的各种武术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展现出勃勃生机。正如亚洲武联主席徐才先生所说,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目前中华武术已引起世界的瞩目,国际舞台给了我们广阔的发展空间,所以说它是最好的机遇,既保持了传统特色又要具有现代意识,取得二者的平衡,它就是最大的挑战,也是最大的难题。
 
孙  敏—武术的本质在“武”,保持传统就是保持“武”。作为现代意识就是具有体育性,观赏性,娱乐性,文化性,要把两者完美的结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会顾此失彼。你认为如何调整二者之间的关系,使中国武术获得重生,既能保持武术的本质又具有时代特色的崭新武术?
 
苏守训—武术发展到今天,是从最初的格斗功能,派生出,您所说的各种功能其实是可喜的、令人欣慰的,既然武术作为世界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退一步讲我们也可以将它看作一座花园,各个拳种和它所开发出新的功能就是花园中色彩芬呈、欣欣向荣的花朵,它们有着各自生存的权力和生长发展空间。所以说,不必追求创造集所有功能于一身的万能拳种,只要按照各种功能和特色去专注发展,同样会对世界文化作出应有贡献,或许它的发展空间更为广阔、影响力更为深远。
 
孙  敏—中国武术早已上升成为一种文化,可以说,这种文化已经深深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性格特质,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武术未来发展必须是中华武术置身于中华文化大背景当中。你认为中国武术在今天的发展中应该如何弘扬文化的一面,使更多人从武术上升到文化的修为。这样对武术的探索研习才能深入、持久。反过来,对武术的发展则具有更大的历史意义。你认为中国目前武术发展现状,在这方面有何滞缺和值得注意的地方?
 
苏守训—其实可以这样理解,武术就其上升到文化层面来讲,是由“术”到“道”的一种升华,历史和现实赋予它更为广阔深刻的内涵。所以就其发展而言,可以借用老子一句话,叫做“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样看起来,它的发展潜力很大,同时赋于我们肩上更大的责任和压力,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目前对武术的研究存在一种泛泛的轰轰烈烈,人心浮躁,作表面文章的现象,世界精彩得令人眼花缭乱,商业浪潮的冲击,使得人们无所适从,武术的学术价值观、经济价值观两种观点的碰撞不断咬噬着人们心灵,人心浮动,缺乏一种务实的;踏实敬业的精神和默默奉献的高贵品质。这才是称为滞缺和值得深切关注的问题。
 
孙  敏—您作为武术家,不仅武艺精湛,而在其它学科和领域也同样取得了令人望其项背的成果。作为一个卓越的自然音乐人,您认为武术给您的音乐、和您带来了什么?反过来,音乐给您的武术、和您带来了什么?
                  苏守训在接受《大采风》杂志社记者采访
 
苏守训—每种艺术都可以从其他姊妹艺术中汲取养分,可以这样理解,武术是有形的音乐,音乐是无形的武术。其中的韵味,各具佳境,难以言表。可以这样的说,他们之间相辅相成,进而得到提升,更臻化境。譬如,脑海中隐约有音乐的旋律,音调的高低,速度的舒缓,节奏的快慢,它的力度与抑扬顿挫,有了这些,他才能给人以完美、欣然的享受。武术它可以从力度的大小,劲力的刚柔,形体、步伐、眼神的转换作用于人的视觉,乃至触觉,同样让人美不胜收。所以有些拳种采用音乐伴奏、进行演练的形式,在这里,他们张弛有度,相得益彰。当然,这是一种表象,究其内涵,它早已在人们心中交融而受益匪浅。
 
孙  敏—中华传统哲学是其它具体文化的思想指南,中国书画也不例外。其指导思想依然依托中国传统哲学,可以说,“武”“艺”一统,正是由于“武”“艺”一统才使得您在书画艺术中游刃有余,武术和音乐给您的书画创作带来了什么样的指导和灵感?
 
苏守训—古人讲的六艺,礼、乐、射、驭、书、数,就是人们掌握技艺、完善人格的必修之路。所谓武艺一统,就是武术与其他艺术的和谐共融,集各自优势于一身,使之长足发展,在运笔静思中,甚至有乐音在脑海中不时浮现。习武的身影也似一幕幕飘过眼前。这样,提腕运笔,一气呵成,把各种精气神跃然于纸上。这就是书画受益于武术、音乐的感受。
 
孙  敏—诗是浓缩语言的精华,是艺术中的艺术。中国是诗的国度,伟大的诗人是由特别的才情构成的。功夫在诗外,您的武功修为,音乐造诣,书画修炼给您的诗歌创作带来了什么样的益处?
 
苏守训—作为诗歌的艺术,是形象思维的艺术。武术形象和音乐形象植根于脑海中,它的碰撞、交融、升华不断激起创作的火花,所以诗歌在古代,都是吟、是咏既不是念,也不是诵。而有其固定的音调格式,所以诗歌就是诗与歌的浑然天成体。我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为诗当有歌,有歌诗才活”。诗歌;它不仅仅停留在纸上,和人们的吟咏之中,而是具有鲜活旺盛的生命力。
 
孙  敏—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是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的?
 
苏守训—广袤的神州大地,孕育了中华先人和他的优秀子孙。五千年的文明史,产生出多少可歌可泣传送至今的感人事迹。丰厚的沃土,生长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华夏儿女,炎黄后人,在为其骄傲自豪的同时,怀有一份深深的感恩之情。艺海无涯,学无止境。在学习中不断有新的感悟。正像孔子所言,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对于传统文化的感悟,苟日新,日日新,日更新。置身于传统的文化氛围中,时常感觉自己像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尽情吸吮着母亲的乳汁,酣畅淋漓、倍感幸福;同时有一种不可推卸的重任,荣膺在肩,每想至此,无不诚惶诚恐,怎敢不尽心竭力,呕心沥血。
 
孙  敏—苏教授;您武中有文,文中求武,文武兼备,学养丰厚,真乃国之瑰宝。
 
苏守训—谢谢!实不敢当。
 
 
苏守训先生得到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的认可和高度评价。
 
郭兰英(歌唱艺术家)“嗓子真好”!
 
张光北(影视演员)苏守训先生具有诗歌一样的语言。
 
张光宇教授(中华医学会)苏守训先生是具有中华素质的人。
 
马  宁导演(中央电视台)苏守训先生谈吐是精彩的论文。
 
徐  才(亚洲武联主席;原中国武术运动协会主席)你对中国武术的诠释到位,讲解精彩、议论精辟、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套路演练技艺高超、风格独特。
 
张胜利(张氏太极拳、张氏八卦掌、张氏形意拳、张氏行草书法创立者、艺术评论家)苏守训先生可以说是:文韬武略、学贯古今、才情横溢、令人敬仰。
 
王国安(著名诗人、书画家) 苏先生文武双修,学养丰厚、可贺可敬。
 
宋德山(著名书法家)苏先生不愧是国学大师、博专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