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笔尖人生 > 正文

铁枝木偶戏——独树一帜的民间艺术

文章来源:华夏艺术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1-24 22:21:40
曾记得孩提时,总喜欢凑到戏台前,看着一个个木偶在艺人手中仿佛被赋予生命力,活灵活现,那一瞬间,我的眼中便只有那一个个小小的人,其一举一动,胜却无数......如今,物依旧是那样,说到底终究是人的心境变了。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中,很少會有人去留意发现她的美,这一门地方传统艺术——铁枝木偶戏,又能有多少人能停下匆忙的步伐去欣赏它?更别说去传承它了。
 
铁枝木偶又称铁线木偶或阳窗纸影戏,是一门古老的地方传统工艺。传统的铁枝木偶戏班由九人组成,操纵、演唱、伴奏各三人,剧中角色多的时候,操纵和伴奏的人也要兼演唱。木偶戏班大多由家庭组成,大班多时有十几个人,小班只有五、六个人。今日的铁枝木偶主要流行分布在潮汕和漳南一带。
 
小时候总喜欢趴在台前,盯着小人,恨不得把它们看穿,那巧夺天工的设计,栩栩如生。过后便了解到铁枝木偶的偶头是使用红泥塑成,晒干后烘烤定型,再涂上防水的颜料,按照不同的角色身分,画成各种人物的脸谱,演出时穿戴上不同的装束,就成为一个个活灵活现的戏曲人物。虽然书面上将这门艺术称之为“铁枝木偶”,但是在不少人尤其是老一辈人的口中,仍习惯将其称之为“纸影”或者“皮猴”,而演出的团体则称为“纸影戏班”。
 
暑假时,有幸能来到渔湖京冈京北村四联牛桥头“揭阳蘭香木偶团”团长孙佳兰女士的家中拜访学习。据孙女士回忆,她从小受家中母亲陈静云(“广东一团”一员)的影响,对潮剧热爱入骨,对木偶戏可谓是情有独钟。她从17岁开始学唱戏,置身木偶团已有二三十年之久了。之前是跟剧团学习,接着在外乡的木偶团辅助他人。于2013年注册蘭香木偶团,团中一切物品全部换新。
 
孙佳兰女士从小至今对这份事业的热爱值得我们去赞叹。她说,刚学的时候她有时都是四点起床练声,而且之前她母亲的同事说母女一同唱戏不怎么好,要赶她回去......说到这,孙女士半开着玩笑跟我们讲,每次她都是偷跑着去的......这些事,一字一行间我们都可以体会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那种辛勤。“手拍鼓,脚拍锣,嘴唱歌,头壳撞深钹”这是民间流传的对铁枝木偶艺人表演时的描述的俗语,这条俗语的描述真的是恰到好处。
 
在与孙女士的谈话中了解到,铁枝木偶身高由彩塑的泥头,桐木雕刻的躯干,纸扎的双手,木刻的双脚和金属操纵杆组成。操纵杆俗称“铁枝”,为铁丝竹柄,长约1尺,分主扦,侧扦。主扦1根,与木偶后背连接,可使木偶活动转向;侧扦两根,连接木偶双手。表演者站立,或席地而坐,从木偶背后进行操纵表演。而戏台又分为文武边和中台,以前中台需要三个人来操作,现在仅需两人。文边为二胡之类的拉弦乐器,武边为鼓之类的乐器,一般来说武边在中台所坐之人的右手边。现今,武戏相对来说比较少了,因为武戏对艺人的要求较高。
 
在谈及到演出时,孙女士表示:每场演出都是天还没亮就起床,差不多五点出发到达目的地搭好戏台,结束后到晚上十一点多才回家。问及是什么支撑着她不畏艰辛走下去,她回答:“仅是一份热爱而已。”一份热爱支撑着她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年月。
 
从孙佳兰女士的身上,将我们新时代一直提倡的工匠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敬业、精益、专注、创新。在访谈的最后,她对我们公众号线下人员做出了肯定,我们亦为她的无私而点赞。她对木偶工作的积极与热爱,至死不渝,她说希望能够找几个资娘仔,有兴趣且愿意来学唱戏的,她会毫不保留把自己毕生所学传授出来,或是整套工具送出都行......
 
如今,随着人们艺术欣赏时尚的改变,铁枝木偶的演出市场日益萎缩,人们逐渐失去了对铁枝木偶的品鉴。而木偶班大多数人为半农半艺,是松散形业余艺术团体,这对木偶戏的研究传承具有一定难度,特别是一些高难表演技艺面临失传,所以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传承。
 
(铁枝木偶调研小分队:林伟鹏、黄旭佳、孙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