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笔尖人生 > 正文

如山的汉子水样的情

文章来源:华夏艺术网 作者: 李木生
字体:
发布时间:2017-02-15 21:34:02

从咱们济宁出去、至今还活跃驰骋的“老乡”里,能称为大家的我以为起码有这样两位:作家乔羽和画家周峰。

虽然一个年近古稀,一个刚近不惑,是两个时代的人,但在事业上,却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以“小”见大。乔羽身为剧作家,却因歌词创作上的卓有建树而成为新中国的一代歌词大师;周峰身为画家、编辑,却在邮票设计上一鸣惊人,被称为邮票设计国手。这两人无疑都是聪明的,歌词乃是人民的心声,邮票堪称国家的名片,他们凭自己稀世之才,在此殚精竭虑,焉能不建树皇皇。

“乔老爷”常回家来,见面、采访已有数次,只是周峰惜未谋面。虽未晤面,却也已经知之颇多。知道他创作设计的《水浒传》特种邮票一至四组,每一组都被评为全国最佳邮票,特别是第一组更于1987年以破纪录的选票获得中国邮票设计史上的第一块金牌──邮电部和文化部颁发的金兔奖,并被日本评为最佳邮票;知道他的《宋词画意》曾获全国优秀少儿读物一等奖,《西游记》获全国第四届连环画评比一等奖,已发表美术作品近千件,许多作品被国内美术馆、博物馆、大学和政府机构收藏,二十多次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知道他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齐鲁书社副编审,其传略已被收入十几种辞书;知道他祖藉山东文登,生在济南,成长在微山湖畔……

还是有缘。今年年初,他参加省文代会,我参加省作代会,无意间“碰”上了。想不到他是如此峻秀漂亮的一个人,浓黑的头发、浓黑的眉毛唇须和浓黑的络腮胡子间,生长着一张极其生动、白净清峭的脸,一如长堤围着的深邃的湖泊,高贵而又纯朴,那种在皇帝老子面前也会硬骨铮铮的高贵和在平民百姓面前也会谦诚如友的纯朴。相见恨晚,并约后会有期。今年季春,终又在济宁相会,并有了机会长谈。

不知怎的,还只是三言两语,我便感到了他的仁义与善良。

他是那样满含情意地谈起他的启蒙老师,微山的赵明诚。说起微山,他似乎有说不完的话。他说在微山生活的六年,是他人生最为关键的六年,是确定与朔造他品性的六年,也是对他的生活影响最大、是他生命中最为珍贵的六年。

他进过武术队学过武术,会开拖拉机,乒乓球的技术很早就到了专业水平,但他最为痴迷的还是绘画。从他在球拍上刻领袖像开始至今,画画,可以说没有一天辍歇过,光是速写也已有数万幅。这次在水浒邮票上的一鸣惊人,既有机遇的因素,更是一种水到渠成,一种“非他莫属”。

改革开放以前,邮电部有一个邮票设计室,十七八名专业设计人员,一年发行20套左右,一个选题只由一个人关起门来自己搞,没有竞争,也没有比较。改革开放之后,实行专业人员设计、约稿征稿相结合的办法,把全国优秀的美术家组织起来,一个选题几个人同时几个人搞,多提几个方案,最后由邮票图稿评审委员会择优录用。中国邮票发行总局总设计师邵柏林同志说:“画稿送来后,一律不署名,采取密封卷的办法,评审委员在评委会上的发言全部录音,永久保存;倘若某位作者私下向评委们游说或托人情,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参评资格。”

竞争机制,正在给周峰创造一个一展才华的机会。

继《红楼梦》、《西游记》等古典名著邮票相继发行之后,国家将《水浒传》邮票(第一组)作为1987年的发行计划,并且是我国发行的第一套大型特种系列邮票。一时间引起国内外有关人士的极大关注。谁料四次邮票图稿评委会都未能选中如意的方案,况且被否决的作者又大都是全国画《水浒》的一流好手。就在迭遭“难产”之厄,又值发行期临近的紧急时刻,有人推荐了山东的周峰。

接到任务,周峰精神头来了。对《水浒》人物,他并不陌生。他不仅从小就被《水浒》连环画所吸引,深深地喜爱着一个个光采照人的英雄,而且还从周围普通老百姓那里,再再感到了这种英雄人格的再生,并被那种在民间绵延不绝的英雄气所感染。从历史、文学、绘画,到宋代的民俗、服装、建筑、美术,从书本知识到实地考察,他沉津在一个逝去的时代里。他不仅要找回一个逝去的时代,还要站在历史的高度,以一个现代画家的眼光,将这一时代中的这一惊心动魄的史诗定格成东西方今人和来者都能喜爱和信服的不朽的画卷。

他循着艺术规律一丝不苟地前进。也许是他的标准太高,离评审还有一个星期,他才只设计了四张草图,小型张还没有完成。他将电话打给邮票设计总局总设计师邵柏林,邵总十分焦急,催他“尽快”。离评审还有两天,仍然是草图,周峰在电话上提出了“放弃”的打算,爱才知才的邵总嘱他“就是一张也带来”。直到临期,他才将小型张和四幅草图编好号,用透明纸封好送上。

第五次邮票图稿评审会在北京如期举行,九个方案同时展现在评委们面前:陈老莲的《水浒》叶子40多张,张光宇的《水浒》插图6幅,戴敦邦的《水浒》画20幅,周京新的《水浒》画20幅,欧治渝的《水浒》连环画一本……邵总介绍当时的情景说:严格得近乎苛刻的评委们“突然不由自主地站起来,目光里闪着发现的喜悦,指着呈现在面前的一个方案异口同声地说‘好!好1’‘终于突破了!’‘终于找到了!’真是众里寻他千般度呵。”

他就是周峰和周峰的《水浒》邮票设计。

就为了这个“初生牛犊”不逊于古今大家的创造,评委会一致决定,五组《水浒》系列邮票,全部由周峰一人设计。

下午四点,秘书将结果告诉周峰。没有稍停,他便乘火车赶回济南的家里。深夜里,敲开家门,为他的身体和作品悬着一颗心的妻子问:“评上了吗?”他故作颓丧:“没评上。”通情体贴的爱人安慰道:“很正常。”但他毕竟掩不住胜利的喜悦,和妻子一齐跳起来,喊着“评上了,评上了。”熟睡的三岁女儿也被聒醒,“盲目”的跟着又蹦又乐。

当《水浒》邮票风靡海内外的时候,只有周峰还记得为此所付出的一切。

就为了体验林冲雪夜上梁山的心境,他曾于天气最寒冷的时候,只身奔赴河北沧州,迎朔风沐冰雪于“草料场”中。

这个生长在鲁西南的小伙子,“水浒英雄”就生活在他的身边,他的脑子里也早已有着一个英雄谱,武松打虎的武松那脸型、身高、胡须都已在心头栩栩如生,只有对老虎的形象还没有熟透。为此,他迷上了动物园。老虎不安生,老是来回地走,走。他就等,等,流火的大太阳晒得头晕脑胀了还是等。一直等到中午,强健的老虎也累了乏了,卧下小憩,他便如饥似渴地细心观察。

酷暑里,一个人“囚”在北京邮电部招待所的一间客房里,窗门严闭,谢客绝访,开始了“玩命式”的封闭搏斗。主食:方便面。汤水:啤酒。宗旨:节时。为了抵挡他所钟爱的新闻、足球比赛和正在播放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诱惑,他让服务员搬走了电视机。渴了,喝口啤酒;悃了,再喝口啤酒。每天玩命十七个小时。实在累得支撑不住了,他便在房间的走廊上来回走走,闭上眼哼几句《红楼梦》的插曲“开辟洪蒙……”,便是他唯一的休息。

完成设计,身体已经彻底垮了。朋友送上回家的飞机,上去就沉沉入睡,58分钟的路程之后,空姐怎么也晃不醒他。

艺术不仅是一门天才的行当,更是一门舍身的行当。大明湖的水和微山湖的水,无疑给了周峰以罕有的灵气,使他能将古今中外的理论、传统、实践的精髓融汇贯通,并能在艺术的诸多学科中游刃有余,有所建树。但这仅仅是为他的成功提供了可能,真正使他为世人留下传世之作的,还是他的那种舍身的“拼命三郎”精。

1979年9月,周峰从山东人民出版社考入山师大艺术系美术专业。每天晚上学校熄灯之后,他便骑车十几里路赶回出版社自己的办公室里开始入迷的画画。既使寒冬腊月,也从不中辍,一画就画到深夜二三点钟。悃了就用五六个木椅子搭成床,“床”上铺上报纸,身上裹一件父亲当武装部政委时发的军大衣,怀里揣只小闹钟,倒头便睡,第二天6时准时赶到学校跑早操。四年寒暑,天天如此。

1986年5月,周峰到菏泽为出版社组稿。来前就胃疼,到济宁又一天不能吃饭。第二天赶到菏泽,作者已经集合好了。他不忍让大家空等,会照开。中午已有些难挨,但他硬撑着,直到晚上七点散会,冷汗已将衣服湿透。人走楼空,又是一天没有吃饭的周峰,回到房间就摔倒了。好像一只刀子捅在胃上,整个肚子似乎成了一块板,眼睛犹如蒙了一块红布,红布又逐渐变黑,他感到了死的滋味。求生的欲望催他努力爬到门边,一只手伸出门外就失去了知觉。等他在医院中醒来,已是第三天。

但他又是淡泊之人。名、利、官位,于他又是那样的“轻如鸿毛”。他的执着焦点,只在本来意义上的艺术,只在对真善美的追求,只在对百姓、对生命那种由衷的爱。

《水浒》邮票第三组在江苏兴化首发时,周峰为了邮迷的那份心,签名签得手指起泡。朋友劝他躲躲,他却说:“邮迷情重,洒家十分感动,磨去一截手指头也不能伤了弟兄们的心。”

数千元的设计费──真正意义上的血汗钱──他没摸一摸就捐给了灾区的人民。当江苏盐城市市长徐其耀感动地说出“好人周峰”的时候,全场即时爆发出久久的掌声。

谈起他的成就,他总是要谈起哺育了他的微山父老乡亲。他是那样深情地谈着微山人的好客、善良,谈起微山人的阔大的心胸和好打抱不平的性格,他一再地说“这对我一生影响最大”。他说去年回微山时,一过欢城,那个苦江草味就让我一下子感到到家了!走在夏镇街上,那形象、那口音,使我这个归来的孩子一下子感到就在亲人中了!谈起这些,他就沉津在一种幸福里,漂亮的眸子里荡着湿漉漉的光润。

经过岁月的风雨,他的那颗饱沁仁爱的心更加坚定了;经过人生的沧桑,他的那种对艺术高峰的追求更加痴迷了。

当官不能缺少这种仁爱,当一个作家、画家,尤其不能缺少这种仁爱。周峰记得父亲虽经坎坷但却不改的爱民之心,和他那正直而又坦荡的胸襟;周峰记得母亲对自己“不要从政当官,但要为人民办事”的嘱咐。

灵气。舍身苦干。不改的仁爱。周峰已经走过无悔的路程,并且正在向更加遥远的路程跋涉。现在,他正在北京进行《水浒》邮票第五组的紧张的创作,在进行又一次的“舍身”式的奋战。虽然他经过千辛万苦设计出、并被专家通过、大气而又精美的《昭君出塞》邮票,已被别人取代,但他仍然将目光投向遥远的前方。也许他面对世俗的关隘,也曾有着悲凉与怅然,但毕竟是“天生我才必有用”,中国美术史毕竟正等他留下更加深硕的印痕。他无暇旁顾,只有奋然前行……

写于1988年,有删节

作者简介:

李木生,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高级编辑。1952年生于山东济宁农村,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曾出版诗集《翠谷》、传记《布衣孔子》、散文集《乔木森森》等。散文集《午夜的阳光》获山东省首届泰山文艺奖,散文《微山湖上静悄悄》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郭沫若散文随笔奖,散文《唐朝,那朵自由之花》获中国散文协会冰心散文奖,作品入选全国各种选刊、选本、大中小学读本及初、高中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