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笔尖人生 > 正文

“二师兄”朱东阳的“作业”

文章来源:乡土郏县头条号 作者:张帅锋
字体:
发布时间:2016-12-08 12:05:43
        大约三个月前,一位兄长把我拉进了某微信群。刚入群,见到的多是陌生的面孔。我依然保持“多看少说,不理红包”的潜水作风,平时开启“消息免打扰”模式,闲暇时偶尔翻看几眼。然而,没过多久,一个昵称“在路上”的微友便吸引住了我的眼球。

我之所以对“在路上”感兴趣,不仅在于他在群内的活跃度和人缘指数,更在于他的“高产”——几乎每天都要上传被他称为“作业”的文章。这在我所熟悉的文艺圈朋友中,是很鲜见的。他交“作业”的时间多为傍晚时分,也有晚上十一二点的。如果哪天事务忙,没按时交,第二天则会及时“补上”,好像是写“作业”上了瘾的模样。就这样, 他每天写着,我每天看着。时间久了,渐渐了解到,我俩原是同乡。我不禁在心里暗数大拇指:老乡,好样的!

“二师兄”朱东阳的“作业”

朱东阳“在路上

    东阳老乡的“作业“随笔居多,间有诗歌露面。作品多涉身边人,普通事。文章语言朴实,内容接地气,字里行间任真情流淌。我喜欢这样的文字。印象中,他第一篇打动我的文章是《从不关机》,记述的是因一次醉酒后关机,父亲突发疾病时家人无法与他联络的事。文中满是忏悔之情,并决意从此不再关机。当读到结尾“只为父亲、母亲能随时联系上我”那句时,我也是心里一颤,眼圈一红。

就这样,只要有空闲,我都会去那个微信群转一圈,其实主要是想看看老乡的“作业”。看着看着,我便看出门道了:这是位“多情”之人。不必说《父亲的眼神》中的父子情,《娘的忧伤》中的母子情,《难忘师恩》中的师生情,《我和孩儿他娘》中的夫妻情,《女儿记事之系列》中的儿女情;也不必说《二师兄》中的工作情,《哥就是拿来使的》中的弟兄情,《洼洼地里好庄稼》中的故乡情,《狗嗪叔》中的乡亲情,《“一分哥”老齐》中的挚友情,单是从《文竹与绿萝》《说书》这些“作业”里你就可以感受到老乡是个“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性情中人。

文章看多了,便想见见人。也巧,在县文联举办的某征文大赛活动组委会会议上,我有幸见到了老乡朱东阳。当然是一见如故,果然是人如其文。一交流,老乡的豁达开朗、幽默睿智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咱家乡话来讲,叫做“很美气的一个人”。私下交流时,“徐总督,主席哥”不离口,让人不由得想起他在《二师兄》一文介绍“二师兄”雅号由来后的那句话:“叫外号、喊雅号更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人与人之间真实情感的流露”。现在想来,能与重情谊的老乡“二师兄”认识,也是一大幸事。

“二师兄”朱东阳的“作业”

朱东阳在创作中

文学来源于生活,本为表情达意之工具。然而,有一些人过分追求“阳春白雪”,在“小众”圈 内孤芳自赏,不愿与“大众”为伍。有的甚至还把真情实感弃置一边,玩弄文字技巧,云里雾里说一通,故作高深,让人觉得不知所云,无怪乎“和者盖寡”了。其实,文学哪有那么玄乎?依我看,真情实感才是文章的生命。如果说真情实感是1的话,所有的文字技巧都是1后面的0。没有1的支撑,再多的0也只是貌似漂亮的肥皂泡,终归会破裂在空中,消失得无影无踪的。东阳兄的文章的可贵之处就在于“真情实感”。他反映的多为自己的心路历程,是“我手写我心”的。虽然如他谦虚时所说“水平还很有限”,但坚持下去,有量的积累,定会有质的飞跃。我坚信,有朴素的真情实感做“地基”,随着文学素养和写作技巧的不断提升,他会把他的文字大厦盖得人皆仰之的。

朱东阳的“作业”《在路上》中有这么一段话:“每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走在人生的路上……要时刻提醒自己:路上的风景很美,我们要慢慢地欣赏和体味。”是的,一切有抱负、有追求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追随人民脚步,走出方寸天地,阅尽大千世界,让自己的心随着人民的心而跳动。趁热打铁,我也说一句:有“作业”相伴,路上的风景会更美!

作者简介:张帅锋,号紫云山人,河南郏县新城中学教师,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现兼任华夏艺术网、大手笔网、中国消费商网、今日北京网、“乡土郏县”头条号等网站特邀编辑。其主编的《考场作文高分利器》曾获2015年度市优秀教育教学成果论著类一等奖。)

         (责任编辑: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