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 > 收藏人生 > 正文

“点石成金”张海龙——一位职业经理人的收藏人生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5-02-05 14:36:49

   在晋城,提起张海龙这个名字,很多商界的人并不陌生,十几年的职业经理人生涯,他的很多“金点子”很是值得称道。然而,爱好广泛的张海龙在收藏领域的建树也是可圈可点,却鲜为人知。

        和很多古玩收藏大家相比,张海龙的藏品虽然不是最多,入行时间也不是最长,但他在古籍善本方面的系列收藏,陶器、庭园石雕方面的专题收藏颇具特色,藏品更是具有极高的艺术和珍藏价值。尤其是古籍善本的收藏,其中不乏一些孤本。因此,他也被形象地称为收藏界的一匹“黑马”。

        “闯荡”收藏界9年间,花费上百万元,对中国古老文化的热爱和潜心钻研,赋予了张海龙更多文人的儒雅和睿智。在他看来,古玩作为民族历史文化沉积的重要载体,不仅是历史的、艺术的,更是人文精神的寄托。这是一笔无法复制的宝贵财富,更是老祖宗的文化刻在骨子里的深刻记忆。

 

 

 

 

焦宇 摄

 

        39岁涉足收藏缘自童年一个梦想

        今年48岁的张海龙是泽州县周村镇人,在涉足收藏之前,他的身份是一名职业经理人,先后担任过富景洗浴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新纪元休闲酒店总经理、富景国际饭店副总、金缘大酒店总经理等职,在晋城商界也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尤其是他在富景国际饭店筹建之初,凭借多年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眼光,借助于“吃在煤海,住在金辇”的灵感,提出了“玩在富景”的市场定位,至今仍让很多人津津乐道。

        作为一名职业经理人,张海龙是成功的。而在摄影、书法、诗词、烹饪、主持等方面,张海龙同样涉猎甚多且技艺颇精。在他的朋友圈,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称他是“文化界的企业家,企业界的文化人”,很是精辟。对于他这样一个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又很专注且很执著的人而言,涉猎收藏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提起自己39岁开始步入收藏界的原因,张海龙却道出了一个孩提时代的秘密。

        张海龙童年时,有一次随家人去一位远房老姨夫家走亲戚,却意外发现这位秀才出身的老姨夫家里收藏着不少书籍,这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然而,让他生气的是,老姨夫却根本不让他动这些书,连他想摸一下都不可以。事后,张海龙得知,这些书籍都是极其珍贵的古籍,是老姨夫收藏的宝贝。而老姨夫手捧宝贝时陶醉其中的表情,从此也定格在了他的记忆里。从那以后,张海龙在心底萌发了长大后也要搞收藏的梦想。

        年轻的时候,工作的忙碌,生活的奔波,让张海龙暂时将收藏梦搁置到了一边。直到即将步入中年,在生活稳定、经济方面也达到了一定积累之后,他才重拾梦想。200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晋城的古玩市场,张海龙花30块钱淘到了自己的第一件藏品:一本民国时期的石印本医学书籍。从此,正式开始了他的收藏生涯。

 

        古籍善本系列收藏堪称晋城“老大”

 

        关于收藏,张海龙从一开始思路就是清晰的:专注于收藏古籍善本。

        “什么都收,只能是行家;只收系列的东西,才能成为专家。我理想的状态,就是成为专家而不是行家。”采访中,张海龙的这几句话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年,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张海龙付出了很多。收藏生涯最初的时候,晋城的古籍善本并不多。每个周末或是节假日,他都会跑到临汾、侯马等地去“淘金”。不往外跑的日子,他就埋头于网络与各种古籍善本的书籍中恶补专业知识。几年间,张海龙收藏的古籍善本种类越来越多,囊括了活字、木雕、石印、写本、拓本等古籍,其中不乏一些孤本。

        “我收藏的字典是个系列,从明代的《字汇》、《尔雅》、《尔雅正义》到不同版本的《康熙字典》;司马迁的《史记》也同样拥有不同时代、不同版别的版本,大概有8种;值得一提的是,保利拍卖行曾一度征集的《御制恭和避暑山庄图咏》,是由康熙年间的图配乾隆年间的诗,此书用纸上乘,刊刻一流,朱墨套印,图文并茂,极具收藏价值。我也收藏了《御制恭和避暑山庄图咏》,据专家鉴定为该书的初本或母本。现流传的版本是两册武英殿本,我所存为十六册本,很多标题的手书极为珍贵。”谈及自己的收藏,张海龙如数家珍。

        而在这些古籍善本的收藏中,更让张海龙津津有道的是一部明代罗祖教的经书《五部六册》,由于种种原因,保留下来的很少,张海龙就收藏了明万历年的整套善本。

        据了解,在我市,收藏古籍善本的人少之又少,而像张海龙这样收藏种类多,版本全也精的几乎无人可以企及,称他是古籍善本系列收藏晋城“老大”,一点也不为过。

 

        从系列收藏到专题收藏,痴迷收藏花费上百万元

 

        熟悉张海龙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喜欢专注于做事的人。即便是一个爱好,也会尽可能做到最好。

        自从迷上了收藏,张海龙工作之余,除了静下心来研究每件藏品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每年还会抽出大量的时间到全国各地的博物馆去走一走,看一看,拓宽自己的眼界。有时候,为了研究一件藏品,他几乎每个月都要到省博物馆泡上那么两三天,隔着玻璃猫着腰一看就是很长时间,那种痴迷与专注,令人叹服。

        3年前,由于古籍善本收藏越来越难,张海龙又迷上了陶器、庭园石雕等方面的专题收藏,为自己的收藏开辟了新的领域。在这些专题藏品中,一件距今已有7000年历史的仰韶文化时期的“尖底汲水”陶器,是张海龙迄今为止收藏的最古老的一件器物。

        然而,张海龙却告诉记者,其实在收藏界,陶器的收藏并不被众人看好,品相、造型没有瓷器漂亮,变现能力也差。不过,张海龙却有着不同的看法,在他看来,古陶器器型古朴,文物研究价值绝不亚于青铜器。

        谈及其中的奥秘,张海龙称,其实任何一件老祖宗留下来的器物都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作为一件艺术品,陶器的技艺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灵巧。而作为一种文物,比起文字或是图画,它们更能给人一种感性的历史认知。虽然它不及青花瓷珍贵,但正是它附着在上面带有地域特征的历史记忆,却是世间少有的。

        不知不觉中,9年过去了,从系列收藏到专题收藏,张海龙已花费了上百万元,而他依然乐此不疲。

 

        收藏背后,是传统文化的延续传承

        都说收藏有乐,有苦,也有痛。张海龙也不例外。

        张海龙捡过漏。他曾在太原南宫旧货市场80块钱淘了一只康熙官窑贵妃用碗,后来,在一次拍卖会上,一模一样的藏品卖到了25万元。

        张海龙也交过“学费”。一次,张海龙在洛阳博物馆看到了遗存不多,由武则天亲自手书的《太子升仙碑》的碑拓。对武则天书法的肃然起敬,也让他萌发了收藏的想法。最终,他在网上找到了合适的卖家,并以6000块钱的价格成交。可收到碑拓后,当他静下来心细细研究,却渐渐看出了一些破绽,发现买的竟然是翻版。后来,经过多次交涉,又加了4000块钱,才换到了真品。

        张海龙的痛,则更多的是因为很多好东西的流失或是人为的毁坏。除了职业经理人的身份,张海龙的头衔也不少,泽州县政协常委、市工商联常委、国际书法家协会会员等等。张海龙也常下乡或是到基层调研,被拆掉的老宅子、随意丢弃一旁的古石碑、面临失传的一些古老技艺等等,每每遇到这样的情形,让他很是惋惜。

        3年前,张海龙在位于市区文昌东街的晋城市古玩城内开了一家“点石坊”,与其说是一间商铺,不如说是仓库更合适。这里存放着他收藏的近百件古陶器、庭园石雕、古籍善本等等,很多东西就是他看到后及时“抢救”回来的。这其中也包括很多已破碎不堪的古书籍。“我曾花3000多块钱买了一箱很珍贵的古医书,由于年代久远,这箱书根本不能翻看,在别人看来,几乎就是废纸一堆。我只能用报纸包了起来,等以后有了古籍修复价值再拿出来修复,我想,只要是有价值的东西,我就一定要想办法收藏保护起来。”说这话时,张海龙脸上现出了少有的严肃。

        这些年,对中国古老文化越来越深的探究,让张海龙总有着一种要为这种文化的留存和传承做点什么的冲动。去年,当张海龙看到泽州县政协倾力出版的《泽州县碑拓大全》之后,他深感作为一名政协委员一定要竭力为当地文化献出自己的力量。如今,他正在着手进行着晋城凤凰文化的系统研究和有关凤凰文化的文化专题收藏。就连别人请他搞的商业策划项目中,他也常会将晋城传统的地域文化融合进去,晋城农耕文化的展示、打造“凤凰古镇”的创意等等,还有他现在正在注册中的灵犀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这所有的一切,无不和文化的延续传承有着一定的联系。

        在他看来,收藏的背后,其实就是文化的延续和传承。留住这些做工精美、技艺精湛的老物件,让那些璀璨的文化瑰宝在未来的生活中继续大放异彩,这才是最有意义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