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 > 收藏人生 > 正文

陈国源:以砚为镜悟人生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5-02-05 14:33:30

  陈国源,1939年10月生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宣传部理论研究室师职研究员。藏砚30年,共收藏中华名砚400余方。被中国收藏家协会授予“资深收藏家”称号。系中国收藏家协会文房之宝收藏委员会主任、中国砚研究会终身顾问、中华砚文化发展联合会顾问。

  印象中的陈国源,身着戎装,精神抖擞。眼前的他,虽已年逾古稀,却清癯健朗。只是堆在嘴角那发自肺腑的笑容,从未变过。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见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陈国源则认为,以砚为镜,可以悟人生。

  举债买砚 陋室藏娇

  陈国源的家里摆满了形制各异的精美砚台,兰亭古韵砚、国色天香砚、清泉映月砚、西园雅集砚、圭璋福寿砚、笑破红尘砚……可谓一砚一世界,一景一奇观。用他自己的话说:“宇宙奇观,尽在砚中。”

  1985年,陈国源开始收藏中华四大名砚,他偏重端砚和歙砚,且必须是名坑的砚石。因此,他的收藏不乏精品、珍品和绝品。其中最奇、名气最大的当数镇斋藏品“”,此砚1978年雕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黎铿的代表作,驰名砚界。曾有日本艺术家欲以高价收藏,被相关部门领导婉拒,后被国家以1.5万元购藏。1991年,陈国源在工艺美术馆再次见到“”时,标价已是5万元。而当年任军队团职干部的他,月薪仅四五百元。

  为购藏此砚,陈国源萌发了即使倾家荡产也要“陋室藏娇”的决心。他带着全部积蓄和借来的数万元,遂了平生之愿,兴高采烈地把它抱回家。“我为得石友,万金何足惜,艰苦两年还完债务,而终生受乐……”

  生活中的陈国源并不讲究,他衣着朴素,物质要求不高,唯一的嗜好就是藏砚,甚至举债买砚。陈国源对于砚台艺术收藏的标准,用“挑剔”来形容或许并不过分。此外,他对砚的理论研究造诣颇深,于全国专业性刊物上发表学术性文章50余篇,并出版专著《砚林集胜:斋珍藏当今中华名砚录》,被藏友誉为“学者型收藏家”。他认为收藏中华名砚不易,而要在千百年来已形成的砚学上突破,就更难了。近期,他编著的新书《砚台收藏指南》(全四册)又问世了,书中洋洋数十万字,再配上千余幅精美砚台照片,图文并茂,汇集了陈国源30年来藏砚、学砚的经验和体会,可谓一部砚学大观。

  陈国源将收藏家分为四种类型:收藏型、鉴赏型、学者型、弘扬型,面对“学者型收藏家”的称谓,陈国源表达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古往今来,但凡有思想的人都会给自己设定一个人生目标。陈国源心中就伫立着一座金字塔,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上攀登。从喜欢到收藏,再由鉴定到欣赏,最后从研究到感悟。“作为收藏家来讲,你可以是任意一种类型,也可以是综合型的,就看你的目标有多宏大,攀登金字塔的高度有多高。”

  1996年8月,陈国源在北京故宫东隅皇史宬内名砚斋举办了首次个人名砚藏品展,著名文物鉴定家、书法家启功先生为其命笔“砚林集胜”,并题写“斋”斋名。陈国源自称难以抵抗砚台的艺术魅力,见到一方好砚就想收入囊中。如今,他已藏有中华名砚400余方。

  与很多收藏家一样,陈国源的收藏之路走得也并不平坦,遇有好砚往往需要倾尽家财或者与卖方协商,分期还款。为了买砚,他常常还完旧债,又添新债。“收藏家是捧着金饭碗要饭的人。”陈国源常以此自喻。搞收藏,就要吃尽天下之苦,只有那些反复尝遍了酸甜苦辣咸的藏砚家,才真正懂得“"五味"俱全,美在其中;"五味"之后,其乐无穷”的道理。陈国源认为,这是每个藏砚家成长的必由之路。物质享受总有“腻了”的时候,精神享受却不同,一曲《高山流水》能让人百听不厌,面对收藏得来的砚台,陈国源反而有“散尽万金求名砚,两袖清风乐逍遥”之感。

  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华砚文化发展联合会首席专家张淑芬评价:陈国源痴迷砚文化艺术及砚文化内涵,视树人品、求精品、藏名人珍品为成功的收藏人生;他不贪贵、不贪大、不贪古,用平和的心境藏砚,为广大砚友树立了德行和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