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杏坛名家 > 正文

乡村教坛谱华章——记全国优秀教师张撵

文章来源:河南青年报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5-02-26 11:18:26

 
 
张撵.jpg
张撵老师为学生解读中考化学热点
  在紫云山麓、汝河岸边,有一所学校,一所普通的农村初级中学——郏县堂街镇一中,然而,正如深山里飞出金凤凰,小药铺里藏有大人参一样,这所学校里有一位远近闻名的教师,他就是四十多年扎根农村教学一线,始终走在学科前沿,频创教育佳话的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优秀辅导员、平顶山市兴市模范张撵。
 
勤奋是成功的催化剂
 
   熟悉教育行业的人都知道,名师大都出在语数外学科,教化学的张撵老师应该是个例外。他的成功离不开两个字——勤奋。张老师的经典名句是:“勤奋是成功的催化剂”。这是张老师用化学语言对勤奋与成功之间关系的绝妙注解,也是张老师四十多年来教育生涯的真实写照。
 
   张老师的勤奋首先体现在对学习的投入上。多少年来,当人们走进他那住室、办公室、厨房、实验室合一的小屋,第一印象是“乱”。而“乱”的源头便是“书”。办公桌上是书,地上是书,床上也是书,最震撼人的便是墙角了,那墙角的书垒得跟小山似的。他自费订阅了20多种化学教育类报刊,整天与书为伴,汲取营养,加油充电,及时捕捉现代教育的灵光,在相对闭塞的农村始终走在教研教改的前沿,勇当化学学科带头人。张老师的勤奋也体现在对事业的忠诚上。由于常年勇挑重担,长期担任毕业班的化学教学工作,上世纪八十年代,他患上了严重的腰腿痛病,但仍一直带病坚持工作。经学校领导及老师多次相劝,才请假到平顶山人民医院治疗。住院期间,他怕耽误学生,治一个疗程(10天)回校讲3天课。在这种情况下,张老师仍创造了中招考试全县4人化学满分,堂街镇一中就有王晓锋、张翠萍2名同学满分的辉煌。张老师的勤奋还体现在对教研的痴迷上。他潜心研究,勤于笔耕,创办了校报《化学小天地》,并先后主编了《初中化学学习方法》《初中各科记忆宝典》《中考化学集结号》等20余本畅销全国的教辅资料,在《中学生化学报》《中学生数理化》《河南教研》等报刊上发表了300余篇教研文章。可以说,买书、读书、教书、编书基本构成了张老师生活的全部。由于张撵老师教育教学成绩突出,1989年教师节被国家教委、国家人事部、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联合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并授予优秀教师奖章,1997年被中共平顶山市委、平顶山市人民政府联合授予建市四十周年“兴市模范”荣誉称号,他辅导的学生有50余人次在全国化学竞赛中获得国家级、省级一等奖,张老师也多次被评为国家级、省级优秀辅导员。
 
方法是获取知识财富的金钥匙
 
   方法对头,事半功倍;方法不对,事倍功半。方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一般的教师教知识,而高明的教师教方法。1992年,全国上下掀起了推广教法、学法、管法(俗称“三法”)的高潮,基于张老师在教育教学方法方面的积极探索,学习领导委派他前往北京、内蒙古、山西等地参加全国“管、教、学”三法培训,在外出学习中,他虚心地向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请教,并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总结、归纳。经过潜心研究和实践教学,创立了“化学三环型趣味教学法”。“三环”是指“自学导引,讨论精讲,反馈提高。”三环逐步推进又环环相扣;“趣味教学”是指根据教材内容和课型特点,采用新颖灵活的教学方式,运用讲故事,猜谜语,创情境,编顺口溜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寓趣味于教学之中,以趣激智。如在讲解水电解时,让学生们用正极产生氧气,“氧”的最后二笔是“+”,负极产生氢气,“氢”,的最后一笔是“-”的方式来记忆。张老师的“化学三环型趣味教学法”经河南省基础教研室的权威期刊《河南教研》推介后,全省化学界掀起推广此教学法的高潮。1993年,河南省记忆科学研究会在山西榆次成立,张撵老师被推举为常务副理事长。此后,张老师与河南省记忆科学研究会会长、平顶山市教科所所长寇清云等以平顶山为中心,向全省辐射进行教学方法指导与推广,并编著了《初中化学学习方法》等学法专著。
 
    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张撵老师把这句话演绎为“教方法才能实现真正的不教而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张老师的方法指导无疑给了学生一把掌握知识财富的金钥匙,使他们受益终生。
 
教学是教与学的奇妙化合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核心,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形成合力,才能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张老师鲜明的教学风格和独特的个人魅力,使教与学走科学之径,乘艺术之舟,达到了教与学奇妙的化合。他的课堂充满趣味性,教师趣教,学生乐学,师生关系融洽。“张老师给我带来的不仅是知识,还有自信。我一直喜欢文科,对理科兴趣不大,但一上张老师的化学课,我就特别有精神。他讲课激情澎湃,针对性强,学生们如沐春风,我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三十多年过去了,在文坛已颇有名气的郏县供电局职工郭旭峰回忆起张老师上课的情景依然一脸憧憬。正是基于张老师独特的教学魅力,盼望能当上他的化学科代表是学生最美好的心愿了!因为,这样就意味着他们与其他同学相比有更多的接触张老师的机会,能更多地得到张老师言传身教。事实上,曾经当过张老师化学科代表的学生成才的还真特别多,形成了独特的“科代表现象”: 公安部的赵亚旭、平顶山电视台的韩辉、平顶山交警大队的卫辉、平顶山理工学校的王南方、中联水泥“销售大王”李建国、平顶山新华区医院 “推拿神手”宁国利……他们都曾经是张老师的科代表,如今的他们都已是各自单位的领导或骨干。科代表们的成才是他们个人努力奋斗的结果,但是背后肯定少不了张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
 
    张老师深深地懂得:教育的全部奥秘在于爱。他对学生始终充满关爱,尤其是对那些家庭贫困的学生常常伸出援助之手。1999年毕业生董江海家庭条件较差,张老师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怀,用自己的稿费购买学习资料赠送他,该同学在当年的全国化学竞赛中获全国一等奖;2011年毕业生任禹臣同学家庭条件不太好,由此对心理上造成一些无形的压力。张老师细心了解这一情况后,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该生在当年中招考试中被郏县一高正录,其化学成绩为A级。张老师不记得自己教过多少学生,但是,学生们都始终记得自己是张老师的学生。几年前,张老师在县城准备乘车回家,一辆小轿车突然停在了他的面前,从车中走出一位领导模样的人,紧紧握住张老师的手:“张老师,您这是去哪儿?”当得知张老师准备回堂街学校时,他赶紧对司机说:“你甭送我了,把张老师送到堂街。”司机不解地问:“那您咋回去?”他说:“我步行回去就行,你赶紧送俺老师回学校吧。”原来,那人是张老师多年前的学生翟民义。学生对老师的敬重可见一斑。
 
红薯是农民的宝贝
 
   “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这句上年纪的人耳熟能详的话记载了那段艰苦的岁月。张撵老师出生于农村,成长于农村,工作在农村,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最喜欢的食物就是红薯,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红薯是农民的宝贝”。红薯不讲究生长条件,不管土地是富庶还是贫瘠,不要多少水分和肥料,在各种条件下都能旺盛生长,将丰富的营养输送给人们。张老师如同这红薯一样,不管条件好坏,不计个人得失,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扎根农村教育以来,在贫瘠的教育田地里,几十年如一日,浇灌出灿烂的教育之花,收获着沉甸甸的喜悦。
 
    张老师固守农村三尺讲坛,犹如农夫固守自己的庄田,但因声名在外,前来堂街镇一中“挖墙角”的也络绎不绝。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郏县第一实验中学、平顶山市育才中学等学校的领导们先后多次请张老师到校任教,但都被张老师谢绝了。其中,育才中学三请张老师颇具曲折性。那一年,市育才中学特需要一位优秀的初中化学老师,但在市区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校教务主任兰坤寅打电话给他的学生——时任郏县县委书记徐合民,徐合民向教体局局长了解郏县哪位化学教师水平高,局长经过一番询问,得知张撵老师是郏县化学界的权威。于是,市育才中学领导先后“三顾堂街镇”请张老师到市育才中学任教,并答应给予优厚的待遇,但他毫不动摇。就这样,张老师谢绝了不少外校的聘请,始终固守在农村教育的天地里。张老师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也热爱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他也偶尔利用周末帮助爱人干些农活。可是农忙时节,极需要他帮忙时,他却顾不上,因为抢收抢种之时往往是中招冲刺之时。张老师心里的秤始终倾斜于他的学生:误庄稼只是一季,误学生却是一辈子!可以让责任田荒芜,绝不能让学生的心田荒芜。红薯是农民的宝,农村人离不开它;而像张撵这样的老师,是推动和发展农村教育的宝,农村的教育同样离不开他们!
 
脊梁是几十年如一日的支撑与超越
 
     岁月不饶人。四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小伙子如今已成为了一个小老头儿。但,一颗坚守农村教育的火热的心不仅未消退,反而愈加强烈。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即将退休的张老师又焕发了教育的青春。他在深入领悟课改精神实质的基础上,综揽流行教坛的教学模式,结合自己独创的“化学三环型趣味教学法”,融会贯通,仍领跑在教研教改的前列。十几年来,每到中招考试前,来自全省各地前来交流中招信息的人踏破了张老师的门槛来“取经”,使张老师的小屋成了“中招信息交流中心”。随着网络的发展,张老师的“中招信息交流中心”也搬到了网上。张老师还通过学习,熟练地掌握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使用,并且在新浪网开设了自己的教育博客——河南紫云教育博客,博客访问量已达十几万次,成为广大师生争相关注的“网校”。近年来,张老师还经常受邀到平顶山市周边县市及许昌等地讲学,并带头组织了河南省名校名师巡讲团,让乡下的孩子与牛尔为、梁华等省城名校名师零距离接触,与城里孩子一样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如今,与张老师一同参加工作的同龄人有的早已提前退休,没退休的大多位居“二线”,像张老师这样仍坚守教学一线的老师真的是不多了。张老师属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激励着张老师宝刀不老,再创辉煌。今年的毕业班将是张老师教学生涯中送走的最后一个毕业班。不需扬鞭自奋蹄,张老师下定决心要站好这最后一班岗。在今年的县质量抽测中,他所任学科在全县所有乡镇中学中依然名列第一,不久前的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计入中招)优秀率达90%左右,稳居全县前列。
 
   青年教师是农村教育的生力军,是农村教育梦想的守望者。化学学科在初中属冷门学科,从教人员稀缺。张老师主动配合学校,近几年采用“传、帮、带”等方式培养了韩家胤、孟宪卿、许娟等本校青年教师,还为外校培养了郭建广等青年教师。他们将接过张老师的“接力棒”,为农村孩子托起明天的希望。
 
   一代伟人毛泽东曾经批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张撵老师在农村教育这块广阔的天地里,坚守三尺讲坛,书写教坛佳话,正是像他这样千千万万名的农村教师,用青春和智慧,勤奋与汗水浇灌着祖国的花朵,支撑起农村教育这片蓝天,他们不愧是农村教育的真正脊梁!(责任编辑:张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