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杏坛名家 > 正文

弘一法师经典语录选

文章来源:新华网 作者:风中的自由
字体:
发布时间:2015-02-05 11:22:46

 

弘一法师经典语录选

弘一法师经典语录选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清光绪六年(1880年)阴历九月二十生于天津官 

 

宦富商之家,1942年九月初四圆寂于泉州。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高僧,又是国际上声誉甚高的知名人士。李叔同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同时,他在教育、哲学、法学、汉字学、社会学、广告学、出版学、环境与动植物保护、人体断食实验诸方面均有创造性发展。
他把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致。作为高僧书法,弘一与历史上的一些僧人艺术家存有差异,如智永和怀素,尽管身披袈裟,但似乎他们的一生并未以坚定的佛教信仰和恳切实际的佛教修行为目的,他们不过是寄身于禅院的艺术家,“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知”,这完全是艺术家的气质与浪漫。 

 

 
八大山人笔下的白眼八哥形象,讽刺的意味是显而易见的,他的画作实在为一种发泄,是入世的,并未超然。比之他们,弘一逃禅来得彻底,他皈依自心,超然尘外,要为律宗的即修为佛而献身,是一名纯粹的佛教大家。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同时,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太虚大师曾为赠偈: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赵朴初先生评价大师的一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无心者公,无我者明。

 

    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己,以弱字御侮。

 

    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

 

    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

 

    恩怕先益后损,威怕先松后紧。

 

    涵容以待人,恬淡以处世。

 

    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义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刘念台云:“涵养,全得一缓字,凡言语、动作皆是。”

 

    应事接物,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才见涵养。

 

    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故常,而不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于作事,必克己谨严,要做到极致。于生活,应戒绝奢华,一切从简。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

 

    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处须住。

 

    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人当变故之来,只宜静守,不宜躁动。即使万无解救,而志正守确,虽事不可为,而心终可白。否则必致身败,而名亦不保,非所以处变之道。

 

    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

 

    心思要缜密,不可琐屑。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

 

    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

 

    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强不知以为知,此乃大愚。本无事而生事,是谓薄福。

 

    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

 

    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

 

    穷天下之辩者,不在辩而在讷。

    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

 

    何以息谤?曰:无辩。

    何以止怨?曰:不争。

 

    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

 

    喜闻人过,不如喜闻己过。

    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

 

    论人之非,当原其心,不可徒泥其迹。

    取人之善,当据其迹,不必深究其心。

 

    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恶莫大于纵己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

 

    人褊急,我受之以宽宏。

    人险仄,我待之以坦荡。

 

    德胜者,其心平和,见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许可者多。

    德薄者,其心刻傲,见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弃者众。

 

    欲论人者先自论,欲知人者先自知。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