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文学理论 > 正文

文学理论世界的多维视角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5-02-02 16:25:02

  邹建军教授的《文学地理学与当代中国的研究生教育——邹建军教授访谈录》(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共分六辑:研究生教育、文学地理学研究、外国文学研究、诗歌写作与批评、哲学文化批评、学术期刊研究,是邹建军近10年学术研究之大成。

 
  中国当代文学界与教育界一直存在着忽视队伍建设的倾向。有些人口头上承认建设文学评论新军的重要性,可他们做起来是另外一回事,这便造成文学理论研究人才的流失或萎缩,老一辈文论家凋谢后缺乏新人接班。邹建军看到这种情况,内心焦虑,为此他提出重视当代中国研究生教育,以防止文学研究与评论队伍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
 
  为适应当下文坛从移植西方转向自主创新的新阶段,邹建军强调研究生教育离不开理论创新。无论是比较文学还是文学地理学以及新诗研究,其内容与目的诉求,均不应陈陈相因,而应有所突破,有所前进。为此,邹建军提出以课题研究方式来铺就研究生成长的道路。这种培养模式虽然也有不少导师在采用,但邹建军无疑是做得较好者之一,比如他指导的研究生在校期间都学有所专、学有所长,在易卜生诗歌研究、柯勒律治诗歌研究、华兹华斯诗歌研究、美国华人文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一些专业性很强的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论文。这样的研究生培养需要花费导师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对邹建军来说,他把这看作是自己学术生命的延伸,因而在培养新人方面他才取得了如此傲人的成绩。
 
  邹建军的文学研究,具体说来,有三个特点:
 
  一是具有整体性,如他关于研究生教育的论述以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整体性做基础。这种整体性充分表现在宏观性的《当代中国的研究生教育》中,另有《全方位建构文科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大型学术平台的建立及其意义》《重大学术活动的策划及其实施》等系列文章。
 
  邹建军在访谈中提出比较文学最基本的理念包含比较的理念、跨越的理念、整体的理念、变异的理念,这对我们认识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价值,平等对话是世界文学发展的基本道路,也是世界文学构成的重要方式方面,均大有裨益。此外,他关于文学理论研究方法的阐述,所追求的也是整体效果,而不是个别课题的对等。
 
  二是具有新颖性。从事科学研究,最忌讳的是重复别人的论点,“把破帽年年拈出”。而邹建军的学术研究,重视言别人之未言,发别人之未发,如他认为中学教师也应拥有比较文学的观念,这观念可以通过培训、写硕士论文或自学等方面获得。邹建军提出的这个观点,对中学教师语文观念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他这种见解,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刊物中是鲜见的。此外,邹建军认为写十四行诗主要不是靠格律,而是靠感觉写,凭灵气写,这也属真知灼见。
 
  三是具有实用性。整体性与多样性相连,新颖性也从不排斥实用性。邹建军的论述内容广泛,突出当代中国面对的问题,实用性强,如在研究生教育中,他先后写了《重大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策略》《我们现在应该读什么书》《我们怎样面对大师》等系列文章,不仅对研究生自我成长与发展有帮助,而且也为青年教师的进修指明了新方向。此外,他提出当前诗歌评论的两大误区,有助于改变诗论文风。可见,从不“理论自恋”的研究文章,是靠实用性与灵活性俘虏读者的。
 
  邹建军的评论文字痛快淋漓,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那首尾贯穿、一气呵成的文气。这种评论才华及其文气的获得,与邹建军的诗人身份分不开。事实上,邹建军是作家型的学者。他写诗时用的笔名为邹惟山。他的诗歌韵律优美,与其评论文字风格存在着互补关系。不管是他的新诗创作还是赋,虽然不牵涉重大社会政治议题,但仍体现了对现实的关注以及对地灵人杰的向往,这与他的学术研究联系社会实际和创作实际,是一致的。
 
  文学评论讲究才气,讲究智慧。所谓智慧,就是认识那善于驾驭一切的思想。由覃莉编的邹建军访谈录,阐述他对比较文学、文学地理学、中国传统文化等一系列课题的设想和看法,读来分外亲切。目前,有不少人写的评论文章艰涩难懂,作为思想笔记的这部访谈录的问世,有利于改进这种理论空洞化现象,同时有助于达到学术的严谨性与鲜活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