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阎晶明(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在陕北延川,有一份名为《山花》的文学刊物,这份县级文学内刊,从创办至今已40多年。因为和一位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并已确立经典地位的作家路遥联系在一起,又因近半个世纪坚持出刊,为当地培养了一大批文学人才,《山花》名满天下,人们用“山花烂漫”来形容它的成长和贡献。
路遥的文学道路,他的精神成长,都与《山花》分不开。“《山花》与路遥”本身就既是一种文学现象,也孕育了一种文学精神。把这种现象的独特性、代表性总结出来,把其中的脉络和价值挖掘出来,把路遥精神的内涵价值讲清楚,给当代文学以启示,十分必要。
《山花》与路遥互相成就的事实证明,文学刊物无级别,作家作品有大小。大刊物不是牌子大、级别高,而是看其对文学产生过的影响和价值。大作家更不是看其架子大、名头大,而是取决于是否写出了大作品。
《山花》和路遥互相成就的事实还证明,文学是一件坚韧的事业,要耐得住寂寞,要勇于在寂寞中坚持、坚守。作家创作要甘于寂寞,办刊物同样需要甚至更需要甘于寂寞。因为作家还有可能、有机会在沉默中爆发,办刊物、当编辑则要始终为他人作嫁衣裳。山花不名贵,但山花烂漫就是一道亮丽风景。作家也是一样,路遥的创作经历中,大家现在总喜欢拿他当年如何不被理解说事儿,比如被名刊退稿之类,而这个故事的翻转里最值得评说的,是路遥的坚持与坚守。坚持文学创作不动摇,即使《人生》引起轰动,改编成电影名满天下,但只有他自己内心知道,他还有更大的追求,没有对创作的坚持,就不可能有后面的《平凡的世界》。只有《人生》的路遥不但是不完整的,而且可能不会有今天的经典地位。被退稿却仍然坚持当然可贵,获得荣誉引起轰动仍然坚持更加难得。
《山花》文学内刊 资料图片
坚守就是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态度,坚持为人民创作的立场。我们不应当苛求历史上的人和事,潮流涌动也是时代必然和时事使然。但《平凡的世界》之所以由当年的花絮,变成一个励志的故事,事实上透露出坚守中的甘苦自知与随潮流而求变之间的互相不理解,是对文学生命力究竟何在的不同理解。理解《山花》与路遥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理解文学创作是一个艰苦跋涉的过程,从办刊物的角度,是理解从事文学工作要做好始终寂寞但仍然要坚守的精神准备。
路遥的文学道路再一次证明,文学是与时代同步伐的,是时代精神的高度体现。作家要发时代之先声,在时代发展中有所作为。路遥身居西北小城而能感应改革先声,在一个没有互联网和手机的时代,他敏锐地感应到时代巨变的步伐,准确地反映和表现在自己的作品当中。而这种敏锐与准确,不在于他掌握了什么不得了的信息,采访到了什么重要人物,而在于他勤于读书读报,从大大小小的信息中感受大千世界涌动的潮流,他每时每刻都在关切普通人的命运,把他们的生活处境和期待中的改变作为自己创作的归宿。路遥的价值今天已被充分论述和承认,甚至是放大,但路遥精神还需要继承弘扬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