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喝口水的间隙跟同事聊天:
“我终于意识到了,成年人的生活真的没有‘容易’二字。”
还没等我咽下那口早已放凉了的养生茶,同事幽幽地来一句:
“不,你说错了,成年人压根儿就没有生活。”
我哭笑不得,看向同事,这个埋头于电脑中的96年的小姑娘。
从来到公司的第二个月开始,便再也没见过她化妆的样子,
后来干脆连隐形眼镜都抛在了脑后。
每天一坐在办公椅上,除了上厕所就没挪过位置,一天半杯水就能养活,
可能还是前一天剩下的半杯;
叫得出所有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和综艺,却叫不出公司所有人的名字。
下班就进了地铁站两点一线,眼神中看不到对生活的热情和期待。
抱着好奇的心态点开她的朋友圈,顶图一个大大的微笑,卡通头像,
一个符号的自我介绍,再往下看,空白的内容下一行“三天可见”……
突然就产生了疑惑,从什么时候开始,
这些刚步入成年人队伍的小年轻,生活变成了捉襟见肘,冷暖自知的模样?
是从佛系青年的站队,还是丧文化的兴起?
从职场社畜的吐槽,还是从“我太难了”的感叹……
打开知乎想要寻求答案,在“热门”的问答中迷失了方向
-我们是怎样一步步走向平庸的?
-有没有突然觉得自己朋友很少?
-为什么现在男孩子不主动追女孩子了?
……
好像成熟的标志就是穿上厚厚的铠甲,套上沉默的紧箍咒,
再戴一个看不出真实表情的面具,从此不再喜怒形于色。
成年人的世界还可以更好吗?生活到底值不值得我们再去折腾一下呢?
或者说,怎么才是能让人赶到舒适和愉悦的折腾呢?
直到看到了这个提问……
你在生活中有哪些特别有效的放空/放松方式?
看了下面的回答,大多也都是即将要奔三的90后,
浏览下来,竟会有很多可以称之为小惊喜的发现。
还是有很多人会选择给自己紧锣密鼓的生活加一些酸酸甜甜的调味剂。
他们没有在996的工作中一蹶不振,也没有向单调平庸的生活摇旗妥协,
无论是走出去的短距离出行、看山看水看星星,
还是在市区内的一顿火锅、一杯小酒、一部话剧,
或者仅仅是发呆、放空、观察、品味,
都是对自己生活最高的敬意。
在回答中,戏剧似乎已经变成了当下年轻人的主流娱乐方式之一,
而大麦APP的“票夹”,宣泄着他们对于这个快节奏社会的所有情绪。
初看第一个提到戏剧的回答时,脑子里竟然冒出了:
“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