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文化产业 > 正文

“流量明星”失灵了,谁来背锅?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8-21 14:42:09


  这段时间,围绕在电影《上海堡垒》上的质疑和批评之声不绝于耳,舆论暴风骤雨般一面倒地批判。


  主创人员和原著作者江南接连出面,在微博上向观众致歉。导演滕华涛在接受采访谈到影片的巨大争议之一主演鹿晗,称“我用错了鹿晗,在一个不适合他的类型里”。这一表态,被认为是典型的“甩锅”。演员向佐则以鹿晗朋友的身份站出来力挺,“如果人家当时不是顶级流量的话你会用他吗?今天你用了他,请你好好爱护你的演员!你确定你是个导演吗?哪有导演会甩锅在演员上?”


  回顾近几年的国内电影市场,流量明星大杂烩+改编超级IP这样的组合,基本跑不了成为票房毒药,口碑票房双扑街的命运。


  可实话实说,烂片的锅真的全在流量明星身上吗?


  且不说,电影的表现形式,可不光是为了展示演员好看的皮囊,更是为了阐述导演有趣的灵魂。


  更进一步说,观众嫌电影不好看,想吐槽骂几句,从哪个角度下手好呢?说电影的叙事结构不漂亮,说电影的视觉设计不先进,说电影的动作场景不连贯?这些都专业性太强。一回头,看见流量小花和流量小生在那站着呢,挨打要立正,于是乎,炮轰流量明星,成了舆论更直接的选择。


  面对票房口碑双重溃败,《上海堡垒》该反思的绝不止是流量明星这一个锅。


  想当年,周星驰拍《西游伏妖篇》,用了当时的顶级流量吴亦凡,票房达到了16.56亿,虽比不了《美人鱼》,成绩也算差强人意。不过,当时宣传采访中的一个细节,颇为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