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文化产业 > 正文

倪大红现场害羞谈表演生涯 想避避苏大强的风头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7-02 14:46:30




  如果评选2019年上半年中国最成功的荧屏角色,倪大红塑造的苏大强必须有姓名!


  即使在电视剧完结三个月后,倪大红的人气依旧居高不下,还凭借此摘得上海电视节“最佳男主角”奖。


  可对于大家的关注,他没觉得自己有什么变化。“无非就是又完成了那么一个还不错的人物形象。”


  害羞的老戏骨


  6月30日,倪大红作为主演,出现在话剧《安魂曲》主创分享会现场。对于喜欢他演戏的粉丝来说,这是难得能见到倪大红真人的机会。


  事实上,除了演戏和领奖,倪大红绝少在公众场合现身,能看到他聊聊自己、聊聊演戏就更为难得。


  这一点,在他走红之前如此,走红之后依旧如此。


  和影视剧中老戏骨的形象不同,讲台上的倪大红显得紧张、局促不安,像极了一个害羞的孩子。


  每当作为嘉宾主持的史航抛出一个问题,倪大红就先四下张望一番,然后拿起话筒,有点怯生生地、断断续续甚至磕磕绊绊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可往往是才说了两三句,倪大红又眼巴巴地望向史航,挤出一句“还是你来接着说吧”或者“你再说点”。


  于是,史航成了现场的“救命稻草”。分享会结束后,工作人员特地跑来和记者解释,“大红老师其实挺不适应这种场面的”。


  即便是在排练现场,倪大红在舞台之下的话也不多。甚至当话剧《安魂曲》的以色列导演刚开始接触倪大红时,也有点困惑。


  “在排练开始之前我并不是很了解倪老师,但很快我就发现他在表演上的创作力有多强。”《安魂曲》导演雅伊尔 舍曼说,“每一次我跟演员讲台词,或者一些细节处理的时候,倪老师都先不作声”。


  “我一开始不明白他不出声是什么意思。我会想,他明白了吗。过了一会儿,倪老师就会说‘嗯嗯嗯’。接下来,他的表演会让我觉得,这就是我想要的。我每次都会被倪老师能那么深入理解我的意思而震惊。”


  其实,倪大红自己也说过,自己“平时是一个话很少的人”。“我不知道怎么能把我自己的意思说得很明白,所以不太适应。”


  关注苏大强,而不是真的 “作”


  倪大红真正“大红”,要从今年3月播出的电视剧《都挺好》说起。


  这部关注当代中国家庭生活的电视剧,刻画了一个有着不称职的父亲和控制型母亲的家庭。


  倪大红扮演的,就是剧中那个自私、冷漠、无能、懦弱,但“作天作地”的父亲。这样一个以往戏剧中不常见的父亲形象,被倪大红演绎得立体、生动,甚至激起了观众对这个角色的愤怒。


  对于角色,倪大红说,自己会去想象剧中人物真实的样子。观众看到的是苏大强的“作”,可倪大红觉得他是闹腾。


  他也曾说起自己对这个角色的想象:“我对这个人物是这样想的:我闹腾、我作,儿女们就能回到我的身边来,甭管你在哪,在美国你也要回来。我觉得这是一个老人所希望看到的。”


  而具体到表演中,用倪大红自己的话说,就是关注这个人物本身,而不是刻意去演苏大强怎么“作”。


  比如说那句“我想喝手磨咖啡”,其实是倪大红在现场的即兴发挥。


  “苏大强去不了美国在那里闹腾,需要有句话让人物的感情有个递进。这么悲伤的一大段戏结束了,有没有能往回拽一拽苏大强的东西?结果是都演完了,李念说‘去给爸倒杯水’,我就接着说了一句‘我想喝手磨咖啡’。”


  后来这句台词成了苏大强这个人物的一个标签,甚至还被网友做成了表情包。


  “起步就是父亲,然后是爷爷,要不就是比爷爷还老的这种”


  倪大红似乎着迷于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这和今天不少明星“卖人设”的路径完全不同。


  也因此,大家对倪大红的印象也都是一个个的角色。他可以是《大明王朝1566》里的严嵩;可以是《北平无战事》中的谢培东;可能是《活着》里的龙二、新《三国》里的司马懿;当然也是《都挺好》中的苏大强。


  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副会长王红卫,对走红之前的倪大红有过这样一段描述:“之前大红老师能特别好地藏在他所有角色的背后。我的经验是,除了业内特别熟悉演员这个群体的人,我要跟其他人提,大红老师很合适某个戏的时候,他们都会说:‘是谁,哪个?’我得说出几个角色,他得想想,好像能想起来了,都是这么一个状态。”


  但其实,因为低调的外表,倪大红比其他人成名更为艰难。


  他自己也说,当年考中戏的时候,考了多次才被录取。


  “因为我有点歪脖,还老是耸着肩,感觉不是那么挺拔,声音也不那么洪亮。做这行,当时家里不太看好。但是我确实很喜欢,家里也很支持。我要去考试,家里会给我拿上10元、15元。然后我去考学,结果当然就是一次次地被拒绝。”


  1982年,倪大红准备最后一次挑战中戏。当时家里已经为他联系好了工作,“如果再考不上,我就回哈尔滨电缆厂当工人了”。


  结果就在这一年,倪大红被选中。他后来回忆,觉得自己这可能是“按喜剧演员招进去的”,大概因为老师觉得需要这样的形象作为搭配。


  进了中戏的倪大红想表现,又当班长,于是常给各宿舍的同学打开水。结果就真的被其他系的同学认作校工,“没把我当成一个学生”。


  当时就“长得有点着急”的倪大红常演的角色也都是长辈。“起步就是父亲,然后是爷爷,要不就是比爷爷还老的这种,躺在床上说不出话来。”


  “面瘫”之外的表演


  不过,这样的角色并未限制倪大红的演技。话剧《生死场》成了倪大红走红的关键一步。


  1999年,在田沁鑫编导的话剧《生死场》中, 39岁的倪大红出演“二里半”,这是个逆来顺受、麻木不仁的普通农民。


  和苏大强类似,也是一个不怎么讨人喜欢,甚至招人烦的角色。


  倪大红梳理剧本后,在表演中去掉了夸张的动作和语气,“一个极度麻木的人,他的情绪不应该有那么多起伏”。


  后来有文章这样形容倪大红饰演的二里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