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文化产业 > 正文

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十条行动计划让“美”更有内涵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11-13 09:17:40
原标题:网红图书馆 让“美”更加有内涵

内涵提升十条行动计划

■ 继续增加和优化资源

■ 发挥中庭空间价值

■ 加快建设特色馆藏

■ 加快法人治理结构改革

■ 进一步完善总分馆体系建设

■ 增进馆际合作交流

■ 丰富和拓展阅读服务品牌

■ 提升智能化服务水平

■ 建立专家咨询委员会

■ 加强城市品牌推广

记者从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了解到,开通运营一年来,滨海新区图书馆备受世界各地的读者青睐,已吸引读者和参观者超过255万人次。大家纷纷走进这座被国内外著名媒体誉为“世界上最酷的图书馆”“每个爱书人梦寐以求的地方”“全球终极图书馆”的“网红图书馆”,感受其独特的魅力,尽情享受阅读的快乐。就在日前,该馆全面启动内涵提升十条行动计划,力求使内涵和颜值更加匹配,以更加务实的举措和国际化视野,培育打造新时代文化惠民新样板。

“能把人留住的还是内涵”

“一直想来,来了之后感觉比照片里看到的还要震撼。”来自北京的张先生,专程带着家人来新区一览“网红图书馆”的真容。凭借独特的设计理念和丰富的建筑语汇,滨海新区图书馆开馆后迅速红遍网络,慕名而来的读者与参观者络绎不绝,日接待量最高时突破2万人次,可谓近年来最火的“现象级”图书馆。

“开馆初期,很多人确实是为拍照发朋友圈而来。”滨海新区图书馆馆长张会凤说,随着图书馆影响力越来越大,来这里读书的人越来越多。一年来,滨海新区图书馆外借图书合计约98.8万册次(中心馆区74.9万册次),外借人次约27.6万人次(中心馆区21.4万人次),新办书证合计约8.7万个(中心馆区7.5万个)。

张会凤认为,高颜值体现的是滨海新区图书馆的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可以吸引人们的关注,但最终能把人留住的还是内涵。“在提升图书馆内涵方面,一年来,我们重点做了四方面的工作。”张会凤介绍说,一是丰富和健全馆藏资源。目前,新增中、外文图书31.2万册和外文报刊80份。自习区、社会科学阅览区7层以上图书全部上架。数字图书馆、古籍书库、音乐图书馆和地方文献馆建设取得新进展,数字资源总量达50TB。二是加强基础建设与管理。整合区属五家图书馆,推行“统一标准、统一采购、统分结合、顺畅高效”运行管理模式,建立远程办公监管系统,健全规章制度和服务规范。开展全员培训,增加安防设施和巡导员,提高服务水平。三是加强总分馆体系建设。通过内涵提升,发挥中心馆的核心功能和神经中枢作用,采取“多馆区、总分制”模式,增强向农村和卫星城辐射能力,实现全域通借通还,着力解决基层群众读书难、读书少的问题。截至目前已建街镇分馆18个,居村三级图书服务网络300个。增加查询、检索、办证、借还等自助服务设备,增加24小时室外自助服务点,实现全天候借还服务。四是塑造“书香滨海”服务品牌。目前已举办“读遍书山”品牌活动27期、“社区小讲堂”130余场、“小小志愿者”活动40多场次,开启“同心讲堂”、“滨海市民文化讲堂”等特色品牌讲座,并探索建立“阅读组织”孵化器,强化引导全民阅读功能。

十条行动计划进一步优化内涵

张会凤进一步介绍说,把滨海新区图书馆建成群众享受高质量、高品位文化服务的新时代典范,这是区委区政府对滨海新区图书馆建设提出的要求和标准。为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提质增效,滨海新区图书已全面启动了内涵提升十条行动计划,力求使内涵和颜值更加匹配。

这十条行动计划包括:继续增加和优化资源、发挥中庭空间价值、加快建设特色馆藏、加快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进一步完善总分馆体系建设、增进馆际合作交流、丰富和拓展阅读服务品牌、提升智能化服务水平、建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加强城市品牌推广。

在加快建设特色馆藏方面,将积极挖掘滨海新区文化特色和内涵,在特色馆藏内容打造上下工夫,体现滨海新区区域特色,建立专题阅览室或专题研究组,推动读者深度阅读。在馆内建成滨海文献馆和音乐图书馆。

对于深受大家喜爱和关注的中庭区域空间,将用互联网思维对中庭区域空间进行优化拓展,发挥导向作用。充分展示“滨海之眼”“书山”形象设计的品牌价值,利用“眼球”积极开展新书发布、阅读推广等活动,充分体现空间价值是图书馆的第一价值,把中庭做成服务空间与文化空间,引领滨海新区全民阅读。

滨海新区图书馆还将大力增进馆际合作交流,探索建立沟通机制,积极利用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优势,广泛开展合作交流,争取国家图书馆在政策、资源、经验、品牌建设方面的支持,与国内外优质知名图书馆开展交流合作,借鉴吸收先进理念和运行管理经验,努力把滨海新区图书馆打造成新区对外开放的特色品牌,让“最美图书馆”美得更加有内涵。(记者 范炳菲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