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 > 藏趣轶闻 > 正文

埃及考古日记(下)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3-30 09:01:47

undefined

▲首个中埃联合考古项目孟图神庙遗址全体考古人员合照

2019年1月14日星期一

“幸福的家庭大抵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俄罗斯大文豪托尔斯泰在他的《安娜·卡列尼娜》中开篇就说出了这句为太多后人熟记的名言。今天想套用这句名言却不是说家庭,而是说我们的考古工作。每天的工作大体相似,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刺激,每天遇到宝贝,每天面临危险,每天都是悬疑。但每位考古人心中的目标却并不都完全相同。先不说我的目标,首先必须记录下的是大家共同的目标是什么。这个目标宏大而具体——弄清孟图神庙群遗址的一切。它的起始、它的历史、它的变迁、它的不同时代的面貌。因此,需要对整个遗址区进行全面的考察、挖掘、恢复及“重建”。当然,重建只能是模拟,可能是电脑里的重建,也可能是部分的修复,像有些国家的考古队做的那样,根据考古成果将倒塌的神庙重建起来,残石断柱碎片镶嵌到应该在的墙壁或石柱上。我们的考古队是头一年来,第一季的工作只能是清理场地,将杂草与浮土运走。在埃及考古,每年都要埃及文物部的批复。每年批复的内容都有限定,本季的工作批复就仅限于清理,以70年前法国考古面为限。埃及各层官员会经常来检查,即使再好奇,再冲动,也不敢超越批准范围进一步挖掘。然而,清理过程中遇到的太多的疑问,已经积攒下我们足够的对未来工作的想象与探知欲望,下一季的工作定能做出令人兴奋的成果。

尽管有批复的限制,惊奇的发现也时有发生。且不说神庙东南角处几块石头围着的两只陶瓮状之地是什么时候建造,又是什么用途,单就随手拾起的石片就大有内容可看。文先生随手捡起一块石头,不大,大约五厘米见方,砂岩,细看,似有人为刻过的痕迹。我反过来看了看,发现是古埃及瓦司权杖浮雕的底部。其上一定是个长长的杆子,杆头是塞特神头像造型。这是古埃及神手里经常拿着的器物,代表着占领与繁荣。别看它很小,放在博物馆就是一件文物。此类的文物地面上还有零星散落,初看上去与普通的碎石头并无差别,需要留意才能发现其上的玄妙。

undefined

▲大英博物馆藏瓦司权杖的头部

undefined

▲随手捡起的一块石头,似有人为刻过的痕迹,是古埃及瓦司权杖浮雕的底部

undefined

▲神庙东南角处几块石头围着的两只陶瓮状之地

undefined

▲大都会博物馆藏木质的瓦司

因为明天高先生就要回国了,上午全体人员拍张合照。照完看照片才知道,埃及方面除了学者和管理者之外,仅工人就有五十人之多。中国与埃及联合项目,不仅为埃及考古研究文物保护做着努力,对埃及人的就业亦有贡献。饭后照例一处处拍摄地表遗存,今天的工作集中在孟图神庙主庙的拍照上。神庙主庙的墙壁大多已经倒塌,其中的柱子也多不知去向。但地基还在,有些时期(毕竟经历过上千年的修建与重建)的地面仍留在了原处。地面上的神庙基础不能说完好无损,至少可以说基础还在。打算整个主庙从外到内拍照一遍,特别是有铭文的地方按序列一张张地拍,以便回去整理翻译研究。

开始拍照之前,先在上面走一圈确定从哪里开始合适。在断墙上走的时候看到许多古埃及建筑工匠们留下的痕迹,凿出的充当墨线的点线,切石的楔洞,特别有趣的是连接石头的燕尾榫,让我若有所思。一层层石头垒砌起来的神庙高墙,如何让石头与石头的接缝不因任何力量而错位甚至坍塌,而是像一块石头一样牢固,这个燕尾榫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将两块石头接缝处凿出个骑缝燕尾型榫,然后制作个领结型木楔砸进去,两块石头就连接成了一块,牢不可分。足够聪明的古埃及工匠!

undefined

▲如何让石头与石头的接缝不因任何力量而错位甚至坍塌,而是像一块石头一样牢固,燕尾榫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然而,吸引我的并非古埃及工匠的技艺和聪明,而是这个燕尾榫让我想到了古埃及圣书体文字的一个字符(图1)。学过中埃及语(中埃及语是学习古代埃及语的基础,因为中王国时期存留文体最为丰富,语言现象反映全面)的人都知道,这个符号读作“拆斯”,意为“结合”。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很好理解,六书中的会意字。然而,所有埃及学家都遵从的伽丁内尔的埃及圣书体文字字符表中却将这个字符放在了“王冠、服饰、法杖等”字符组中。对于这个符号的解说亦为“带结”(girdleknot)。这个符号的确与带结有点像,其会意的方向也与结合相符,但仔细观察古埃及浮雕与壁画上的人物,发现他们的带结两端多呈下垂貌,而不是像领结一样的形状。而建筑工匠们用的这个燕尾榫却正和这个符号一模一样,且其会意亦与结合、联合相符。我要写一篇小文与其他埃及学家讨论,也许我的想法是对的。

作者 李晓东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