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 > 藏趣轶闻 > 正文

广东南雄市发现古道遗迹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3-21 23:17:14

近日,笔者从广东省南雄市政协获悉,在南粤古驿道重点线路——始于东汉时期的乌迳古道新田墟段修复过程中,工作人员意外在现路面下挖掘出古代路面遗迹和墟场大门遗址,经南雄市文史工作人员推断,新发现的遗迹为明清时期风格。

新田墟街道全长200多米,宽6米。施工人员日前正在根据规划对道路进行修复,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的古代路面遗迹和墟场遗迹中,路面遗迹长150多米,路面宽3.8米,用鹅卵石铺筑,两边有青砖砌成的排水沟,街道两边铺设有一米多宽的砂岩条石,约高出路面30厘米。古代墟场大门遗址宽约1.76米,门槛为窄长形石条。

笔者走访新发现的古道和古墟场遗址所在的新田墟居民时,今年已经92岁高龄的李梅德老人表示,自己自幼居住于此,但从来没见过也从未听长辈们提起本次新发掘的路面和墟场大门,他推测这些古道和遗迹已经在地下掩埋相当长的时间。

南雄市文史工作者告诉笔者,新发掘的古道和墟场大门遗址属于乌迳古道新田墟路段,乌迳古道西起南雄城,东至江西赣州,始建于东汉时期,距今已经有1700多年历史。古道全程200多公里,分为3个部分,其中位于两端的南雄城区的浈江河码头到乌迳新田码头以及江西信丰县九渡墟码头至赣州“大河”码头为水路,中间段的新田墟码头经田心、石迳墟、分水坳等地至江西信丰九渡镇潭头水为陆路,陆路全程约40公里,路面宽2至3米不等,四季可通牛、马车,三四天时间可抵达赣州。

据史料记载,明清时期,乌迳古道路旁的牙行、商铺林立,比较繁华,成为粤盐北运的重要通道。明嘉靖年间,每日来往于乌迳古道的牛车约100辆,往来于南雄至乌迳新田墟的木船约500艘。到了民国时期,新田墟水运还相当发达,南北客商云集,码头水位既深且阔,能直通河边各商行,“日屯万担米,夜行百只船”,商贸非常繁荣。

古道上的新田村建于西晋建兴三年(公元315年),至今也有超过1700年的历史,素有“中原南迁第一村”之称,历史上曾是岭南地区与长江流域、中原地区连接的重要中转站。随着近代以来新兴交通方式的兴起,乌迳古道和古道沿线的墟场、古村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今年起,广东省将修复包括南雄市梅关——乌迳古道在内的11条南粤古驿道重点线路,全程共740多公里,其中乌迳古道修复线路全长18公里,修复工程预计年底完成。

据了解,修复和保护南驿古道曾是广东省政协持续关注的重点话题,曾有多位委员在广东省两会期间提出相关提案。

(作者单位系广东省南雄市政协文史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