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海南周刊 | 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守艺和传艺的心路历程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6-15 15:50:34

文/图 本刊特约撰稿 罗林涛

【编者的话】

所有靠手艺吃饭的人都值得尊重,有心将技艺传承下去的人更值得钦佩。而不顾年事已高还不畏辛劳、身体力行地传授工艺的匠人,尤其值得敬仰。

长期关注海南民间匠人的中国民俗摄影协会罗林涛,用她的镜头拍摄、记录了岛内多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现状。在2020年我国第15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海南各地举办系列活动之际,《海南周刊》特约罗林涛女士通过画面和简约的文字,勾勒4位传统手工艺技能类省级非遗传承人守艺和传艺的心路历程。

椰胡传承人

王仕国

王仕国在调试椰胡。

琼海市中原镇仙寨村的王仕国,现年88岁,是椰胡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王仕国曾在中原镇手工业社从事钟表维修工作,1992年退休后,开始传承祖辈的椰胡制作技艺。凭着心灵手巧、熟谙音律的禀赋,他不断对祖传的椰胡工艺进行改良,独创了加长椰胡共鸣筒部件工艺,使这一独具海南地方特色的技艺更具魅力,音色独特,韵味浓厚。尽管年事已高,眼睛也不好使,王仕国仍凭着敏锐的听力,把椰胡制作中最难的工序做到极致。为了不让技艺失传,他动员二儿子和一个孙子随其学习制作椰胡,还招了学徒,倾尽全力将椰胡制作技艺传承下去。2010年,他被授予海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称号。

椰雕传承人

符史琼

对于符史琼来说,椰雕创作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

文昌市东郊镇的符史琼出生于椰雕世家, 2010年被授予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椰雕工艺传承人称号;2017年9月,被评为海南省首批“天涯工匠”。从事椰雕50多年,符史琼用灵巧的双手,精雕出上百种椰雕产品,并在国内外展销。符史琼创作的椰棕雕作品《椰妹》获得全国“民间椰雕工艺设计奖”,代表作《椰乡故事》《百鹤图》把家乡的民谣、民风、民情、民景刻在椰雕花瓶上,通过椰雕讲述椰乡故事,展现出浓郁的椰风海韵。虽然年纪已高,符史琼初心未改,以椰雕工艺传承为己任,矢志让椰雕工艺发扬光大。

雕刻艺术传承人

王科美

王科美对泥雕、木雕和石雕皆有涉猎。

海口市琼山区龙塘镇是“中国民间艺术(民间石雕)之乡”。王科美是龙塘一带远近闻名的匠人,2010年被授予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雕刻艺术传承人称号。从曾祖父一代开始,王科美的雕塑传承已历经四代,从小耳濡目染于父亲和祖父的手艺,10岁起就开始跟爷爷学习泥雕,跟父亲学习木雕。40多年来,王科美坚守着传统雕刻工艺的传承,精通木雕、石雕和泥雕等传统工艺,并组建了自己的雕刻队伍,作品遍布海南各地。为了传承工艺,王科美不仅动员两个儿子从事雕刻,还收了一批学徒,以使龙塘雕刻后继有人。

黎族双面绣传承人

符秀英

符秀英和她的双面绣作品。

符秀英是白沙黎族自治县人,今年55岁,从7岁开始接触黎族双面绣,时至今日,依然坚守着从祖辈那里流传下来的技艺。2010年,符秀英被授予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黎族双面绣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也是白沙目前唯一同时掌握黎族传统纺、染、织、绣四大工艺的传承人称号。符秀英把传承黎锦技艺当成了自己一辈子的事业,成立了“白沙黎族双面绣民间绣坊”,免费为妇女们提供销售平台,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并将双面绣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更多的人,使其后继有人。2019年9月,符秀英获得海南省“南海工匠”称号,同年10月被中共海南省委人才发展局认定为海南省拔尖人才。

符秀英在给学员传授双面绣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