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贵州省安顺西秀区整治农村垃圾环境 还乡村如梦画卷

文章来源:央广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4-13 15:06:31

 央广网贵阳4月13日消息(记者陈屹安顺台记者邹昆亚)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从农村垃圾分类治理开始,改善人居环境,推动乡村振兴,在推动实现农村天蓝、地绿、水清的富村山居环境画卷中,提升群众幸福获得感。

 
日前,记者走进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云山村。春天的云山村,山花烂漫,到处是一派乐居的景象。青瓦白墙的农家,掩映在花红柳绿中。村道上,垃圾转运车正忙碌转运垃圾。没有了昔日垃圾遍地、蚊蝇飞舞的景象,村前的溪流清澈了。
 
对比村中环境的变化,村民们说,过去每个村里都有“大灰包”,垃圾太多,村民无法处理,只能乱倒。
 
但经过对农村垃圾的治理,村里环境干净了,长期外出务工的村民杨蓉,春节回到家乡甚至都有些不愿再走了。
 
杨蓉说,“你看,路上都干净了!垃圾都收集起来,风吹来不会到处飞、到处跑。整体环境现在挺好的。我相信几年以后肯定会更好。”
 
记者在云山村采访村民夏永飞。
 
云山村的变化,正是西秀区治理农村垃圾、整治农村环境的缩影。
 
2015年开始,西秀区全面推进整个城区和城乡生活垃圾和污水的建设项目,投入资金,为14个乡镇建设垃圾转运站,配备垃圾车、垃圾箱等环卫基础设施。到现在,14座垃圾转运站全天运转,实现了城乡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的全覆盖。2017年,西秀区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和污水处理率都超过95%以上,实现了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生动转变。
 
西秀区城管局局长何林说,“原来的农村垃圾全靠风吹,污水靠蒸发。这两年基本覆盖了我们整个西秀区41万人口垃圾处理系统。主要的运行费用主要靠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做。对于农村垃圾付费的问题,我们主要采取三个‘一点’来处理的。一个是政府补贴一点,乡镇拿一点,村集体补贴一点,解决了运行过程中的大部分费用。做到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这样一个模式。到2017年我们全部建成以后,整个投资1.1个亿,形成了一个产业化,全面实施了乡村治理工作,为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农村垃圾收集转运站每个环节都处于专人监控中。
 
打好农村垃圾整治战,政府主动作为,引导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充分发动村民及村级组织自治,调动社会力量充分参与,农村垃圾实现了从靠风吹、污水靠蒸发向系统收集、高效转运、科学处理、再生利用的良性转变。
 
在云山村垃圾收集转运站,智能化的电子监控平台下,一条完整的垃圾倾倒、压缩、打包与运输线正在忙碌工作。安顺市城市运营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雪雷说:“全区有14座垃圾收集转运站,每个乡镇一座。这个平台整个就是一座水平式的压缩设备。垃圾倾倒进去以后,压缩的方式把垃圾压缩成块儿。装满以后,大型的垃圾转运车再转运到垃圾焚烧发电厂那儿,进行末端处理。我们这个垃圾转运站每天能够转运60吨垃圾,覆盖的面大约10万人。”
 
安顺绿色动力与再生能源有限公司的垃圾焚烧发电厂,从全区14座垃圾转运站转运来的垃圾在机器操作下,被倒入发电厂入料口。公司运行部经理董法波介绍说:“每天运来的垃圾量平均八九百吨。整个垃圾库存满,七八千吨吧,7到8天能够消耗掉。”
 
农村垃圾焚烧发电过程完全处于现代化的平台操作中。
 
看着变废为宝的农村垃圾,村民们说,环境好了,现在的西秀农村“当刮目相看。”
 
垃圾从各地转运而来,干净了农村环境,更为企业创造了不菲的产值。董法波说,垃圾焚烧发电厂通过垃圾焚烧,热能转换为电能,一小时发1.2万度电。解决了原来垃圾填埋处理的一些弊端,减少了污染。
 
安顺绿色动力与再生能源有限公司垃圾焚烧发电,日处理垃圾能力到达700吨,吞吐处理能力覆盖了西秀全区193个行政村。此外,西秀区的另一家环保建材生产企业,目标直指建筑垃圾综合处理,日处理垃圾量80万方。砖头、瓦砾、混凝土块等这些建筑垃圾,通过科学的工程处理,最终变成了有用的环保建筑材料,解决了农村建筑废料这一心头大患。
 
董法波介绍农村垃圾焚烧发电运行情况。
 
西秀区人民政府陈天一区长认为,“近者悦,远者来”,安顺市西秀区面临农村垃圾污染的问题,每年财政投入不少于5000万元,用于垃圾的收集、转运和焚烧处理。同时,结合扶贫攻坚战,开发的“一村七岗”公益性岗位,构建了村垃圾的制度性解决基础。保住绿水清山,不是一句空话,需要扎实地长期推动。
 
西秀区的农村垃圾治理,“环保硬仗”换来了美丽风景,更换来了西秀人民对农村未来发展的信心。陈天一表示,未来的西秀区一定是绿水青山百姓笑,美丽入梦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