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观点评论 > 正文

热点观察 话语“对上茬” 才能“接地气”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7-10 09:07:08
“拿什么安抚你,‘闹情绪’的自动售票机”“刷票还吃‘闭门羹’,闸机宝宝‘心里苦’”,这是针对乘客吐槽较多的设备设施问题,“天津地铁运营”发布的系列文章中的两篇,以亲和的语言,既普及了地铁常识,又赢得了乘客理解;而共青团天津市委员会官方微信“津彩青春”,以“下半年,天津即将大大大大变了!”“如果2年后你还在天津!你将会面临……”等文章,图文并茂,既回应群众关切,又展示了一个美丽宜居的城市,详细描绘了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变化,引起共鸣,被大量转发。
 
移动互联网时代,政务新媒体不断涌现,丰富了政务公开的途径,也成为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新渠道。政务新媒体如何赢得群众的“心”?如果板着面孔说教,或总是“万能回复”,或一味“卖萌”跑偏,群众不但不买账,结果还会适得其反,让交流打折扣、公信力受损害。近日,我市“2019年上半年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检查情况通报”显示,大部分政务新媒体能够围绕群众关注热点主动发声,并积极设置意见征集专题,加强与群众的互动交流,做好舆论引导。
 
用好政务新媒体,是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的重要方式,第一关便是“说话的艺术”。注重“说话的艺术”,不是附和几句网络流行语的表面功夫,也不是“求点赞”“蹭流量”的流于形式,而是要讲入理又入情的话,用接地气、有温度的语言,真正和群众在话语上“对上茬”、情感上有共鸣。政务新媒体不仅仅是“媒体”,它本质上是为民服务平台,要始终把惠民、利民、亲民作为动力和追求,第一时间直通民心,用情、“走心”,画出网上网下同心圆。一方面,发布信息需及时,用有感染力、吸引力、亲和力的文字,将严肃刻板的公文通告,转化为群众愿意看的话语;另一方面要温馨对话、良性互动,在沟通和服务中,广泛收集民情、民意,提高人民群众的参与感与获得感。
 
网民来自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政务新媒体办得好不好,“民意”说了算。告别“脸谱化”,“表情”舒展,态度可亲,这样的“画风”每个人都能感受得到,自然也会换来发自内心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