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观点评论 > 正文

心灵的风景--泰特不列颠美术馆珍品展 观后记

文章来源:华夏艺术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9-16 14:49:45
林语堂说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国的乡村。而乡村湖区的风景在英国成画,起自17世纪末18世纪初期,自然的田园风光与人工的庄园景色交互映衬成为一种主客观的综合体,心旷神怡和精心打造不断延展着风景画的一次次含义,但最值得关注的,是观赏这种题材的画作中必须注意到的“美丽”与“崇高”的概念。
 
中国美术馆前天下午开展的《心灵的风景泰特不列颠美术馆珍品展》是迄今为止在中国举办的规模最大的英国风景画展,展出来自以泰特冠名的4个美术馆中不列颠馆的71幅风景画作品,虽然并没有令人眼睛特别一亮的惊喜,但选画者和主办方显然强调了1700~1980年英国风景画的发展史。庚斯博罗、康斯太勃尔的画显然是属于美丽的,怡人景色的绘画方法承继于康斯太勃尔所赞美的“最完美的风景画家克劳德·洛兰”,但到了透纳那里,对于在大自然巨大破坏力的庄重感上产生的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格里松山的雪崩》,就是风景画里的“崇高”了。
 
展品中深受梵高画风影响的爱尔兰画家奥康纳的《黄色风景》和现代画家弗兰克·奥尔巴赫的《大熊座的起源》则是美学上的另外两种理性,当今的我们,既希望在庚斯博罗和康斯太勃尔的英国式“美丽”中美轮美奂,也愿意在粗粝抽象的多元世界里放肆自我。一头牛在夕阳中慢慢走向天际,两三个世纪以前是细腻的仿真,如今只需要一个粗线条。
 
在庚斯博罗的《查珐牧师演奏大提琴》中,牧师身后的风景完全虚构,这种虚构与达芬奇在《最后的晚餐》或者《圣母领报》中远处景色的画法是一致的,这是风景画中以人物为主导的一个代表,而在笔者的眼里,此时完全就是大提琴低沉的音声,它与背景中阴沉的天空是一个思路。
 
莱特:布鲁克·布思比爵士肖像
 
更多的时候,风景画中的人物往往替风景说话,看莱特的《布鲁克·布思比爵士肖像》主要不是看爵士白皙的面庞而需要聚焦画面左下方爵士手中的《卢梭评判让-雅克:对话录》,因为卢梭预测了欧洲生活的各个层面,尤其是对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有着深邃的思考,所以,画面中的人物成为与自然的沟通者,人物也就化成自然的一部分。
 
被感动的心灵能力,也就是对富有想像力作品的研读与判断能力,这应该就是本次画展的主题,因为心灵的能力,就是心灵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