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观点评论 > 正文

张胜利:挟圣人之言欺天下者当休也

文章来源: 作者:张胜利
字体:
发布时间:2017-07-21 21:11:10

史前人类高度依赖环境的现实,形成了“天人合一”的世界观,这是自然的,任何民族都无法超越和漠视,但智慧的中华民族把这一铁律变成了一个智慧思想,高度认同,代代相传。

 
亚细亚大陆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与生产方式,要求史前人类对环境的高度依赖并异常敏感,以至于认为万物有灵,对自然的观照映及自身,就连死亡也化物通天。
1.jpg
著名书法篆刻家汪青山先生作品
 
对大自然、人类、社会、自身生理、心理、命运感知的不同,造成了不同的认知感,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老子,其留下了千年绝唱——《道德经》。老子从政治到人生,从群体到个体,从肉体到精神,从现实到理想对人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关怀,并表现出了博大的胸怀。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子自然而然也被神秘化,奉为道祖。
 
老子《道德经》是老子个人独特思维方式的反映、解释和演化,固化成了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守弱、不争等理念成为一个特有的同时具备道德关怀和现世关怀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对后世个体和社会形成了巨大的影响。
 
但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由于历史环境、自身修养和认识等条件的限制,老子的某些观点按照常识过于偏颇或者过于唯心,近乎宗教,而不知因为人类的欲望永远无法灭绝,社会会永远向前而不可阻挡。老子的“绝圣弃智”更是与历史滚滚向前的车轮背道而驰,“顺其自然”更是假的。有时候,历史的必然未必是人类的理想状态。
2.jpg
著名书法篆刻家画家马昭璞先生作品:慧者乐风 
 
我们从历史的点滴和传说故事得知,老子的一生也未必都持有和践行《道德经》中的观点,因为道德经可能只是老子晚年对其一生思想的总结与希冀。
 
思想和认识都随时代发展而发展,并日趋成熟。发展到今天,我们不能将人类中心主义或者自然中心主义奉为圭臬,而应该是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既不为物所役,又不以自爱为役。在发展中求和谐,在发展中取得更高一级的和谐,而不是害怕发展,开历史的倒车。
 
继老子之后,有人认为庄子最得老子的真传。庄子是从人生观方面去阐发老子。老子否定圣人和仁义礼智信等,是从根本的角度认为那是末而不是本。庄子从一种非常个人化的人生体悟出发,否定以儒家为代表的世俗价值观。与老子相比,庄子所言还是“末”,正是因为“末”才与儒家有可比性。老子的思想是形而上的,庄子与老子相比,其差距还是很明显的。远非衣钵传人的程度。庄子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和领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了老子的部分思想而已。
 
庄子始于无奈而终于逍遥,但终究没有摆脱无奈。看不到无奈是肤浅的,看不到逍遥是庸俗的,只看到无奈的人是沉重的,只看到逍遥的人是没心没肺的。在无奈和自在之间,才是生活的真相。庄子是文学性的、情绪化的,这种非理性也是人类自然的情绪。
 
在中国特有文化思想氛围熏陶下,解释学异常发达,辩护主义盛行,挟圣人之言以欺天下者,比比皆是且蔚为壮观。“子曰”、“圣人言”、“古人语”成了中国特有的一道风景线。为自己立言、树威、造势找到自认为不容置疑的“真理式”论据,让人望而却步,不敢越其“雷池”半步,其风久矣,其时远矣。
 
圣人,在历史长河中是一座座难以逾越的大山和丰碑;他们的文字或者关于他们的文字,将他们的个性构成了一排排不同的亮丽风景线,见字如面,扑面而来。现代的我们也有可能成为其中的一道风景线,纵向是历史,横向是个人。从历史来看,个人极其渺小,大人小人,最终都化为历史的尘埃;以个人来看,人人都是甲乙丙丁,音容笑貌近乎亲友邻居。
 
道有道非常道;道空,故无。
 
德有德非常德,德实,故有。
 
道德者,有无也。
 
责编:段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