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观点评论 > 正文

对话张伟:从VST到CIBN微视听,痛并快乐着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7-02-08 14:39:19

 中国的大视频领域,大概有两个野蛮生长的时代,一个是属于PC互联网的2006-2008年,几百个视频网站涌出,然而最终当年的老大老二优酷土豆出人意表的合并了;一个是属于OTT的2012-2014年,许多聚合APP涌向大屏,然后迎来了广电总局最为严厉的监管。

  野蛮生长因为规则缺失,也最是考验一个产品乃至一个创业团队的生命力,所谓疾风知劲草是也。VST全聚合在那个野蛮生长的时代,闯出了不小的名号。然后,在一波更甚一波的整顿中成功洗白上岸,躲过了关乎生存的危机。

  从“随风奔跑自由是方向”到“带着镣铐跳舞”, VST全聚合变身CIBN微视听大半年之后,流媒体网独家对话深圳聚网视科技有限公司CEO 张伟(KK),倾听他们变身的心路历程。

  刚刚洗白的时候用户掉的很厉害

  其实对话之前,记者曾经斟酌过“洗白”这个词会不会造成KK的不适,不过,显然KK将其作为一个通用语言接受了,自己提到的时候也并没有避忌。

  从VST到CIBN微视听,虽然微视听是从VST谐音过来的,然而这样几乎全新的名字,跟游戏里打怪升级好不容易闯过很多关、有了诸多道具傍身却丢了用户名密码需要重新打起差不多吧。KK亦坦言,刚刚洗白的时候是很难受的,“用户掉的很厉害” ,洗白之前差不多有接近千万的DAU,洗完之后剩下300多万。跌掉三分之二,记者现在听来都惊心动魄,可以想见当初对于当事人的冲击之大。

  不过,KK现在并不沉浸于回忆,而是感慨“还好、还好”。 他说,做事情一定要随大势,一定要顺势而为,不可能逆着历史潮流来。他认为现在还有一些打擦边球,或者说没洗白的,最终一定会面临着洗白的过程,因为不洗白首先是官方不认可,一家公司不可能靠打擦边球去发展壮大,一定是需要合规化才可以阳光地发展,其次是合作伙伴不认可,投资方也会觉得风险很大。VST之前便经历过这样的过程,刚完成的一轮投资中,投资方的要求是产品合法合规。所以,“大势很重要,其他的基本上目前应该是按部就班的过程。”

  KK说,到了一个谷底之后慢慢修复,经过大半年的运营,现在DAU基本上回到600多万。CIBN微视听开始享受稳定带来的红利,并正在“慢慢的淡化掉VST”。用KK的话说,原来叫VST全聚合的时候,策略是内容一定要丰富,网络上能找到都要有,说白了就是采取一些非常规的方式把东西拿过来,为了追求全,清晰度、用户体验这些东西肯定会牺牲一些。现在CIBN微视听跟PPTV聚力以及腾讯合作,都是SDK给过来,稳定性肯定好很多。还有关键的一点,CIBN做了播控之后,CIBN微视听可以对外宣传了,营收也可以去做,像腾讯会员、PPTV聚力会员、CIBN会员,都是很正式的营收。可以“阳光的去面对用户、面对合作伙伴”。

  日常版与春节版

  关于现在的用户结构,KK说有一部分是VST留下来的,VST最初一批用户是发烧友,跟团队熟了,也提过很多产品改进意见,他们最初看的可能就是一些很热门的片子,不看什么偏门的,也不刻意求全,就是追新剧热剧,这一块他用户习惯没有太多变化,那帮用户还在;后来有一部分拉新的用户,把CIBN微视听当做一个新的软件,可能也刚刚接触互联网电视,感觉用户体验还可以,这部分用户就留下来了;还有一部分可能是原来一帮老用户最后回头的——最初洗白时,马上觉得好像少了很多内容,一下子难以接受,但是整个大的趋势下,不洗白基本没有生存空间,其他竞品在监管下也面临着合规以及版权方的压力,内容也开始减少,在这个此消彼长的过程中,用户又回到了微视听。

  版权和CDN上游伙伴帮我们扛了很多

  做互联网视频最大的两块成本,一个是版权,一个是CDN。版权成本这几年炒的实在太高,现在好的IP,一部《如懿传》腾讯的投入就是8个亿,怎样把这个成本收回来?KK反问。他感慨,CIBN微视听目前这个模式相对来说在版权和CDN方面,“上游帮我们扛了很多” ,在这两块成本被cover掉之后,自己相对来说轻松很多。“我们只要把用户运营好,把整个渠道做好,这个模式还是持续走下去可行性还是蛮高的。”

  KK表示,后续大的版权还是会依靠这些合作伙伴,自己的团队去做好用户运营,把价值尽量发挥到最大。否则,想自己去拿大IP的话,“说白了就走到腾讯爱奇艺优土的模式,跟他们变成竞争对手,有点吃力不讨好。”他说大IP,特别是传统的电影、电视剧、综艺、少儿、体育,都极其贵,像西甲PPTV是拿的是5亿欧元5年,腾讯在2017年版权投入过百亿,PPTV投入也近七十亿,这种版权费用作为一个创业公司去投入,其实是很不现实的。

  谈及微视听自己的版权购买规划,KK说可能会做一些相对比较有差异化的、垂直细分领域,但是也有一定受众的,比如汽车、旅游、教育等,因为“这一块的版权费用相对来说也不是那么高,也有一定的变现模式” ,能够找到一些高粘性的用户,往纵深处挖掘,而且与现有的内容合作伙伴能形成很好的互补。

  KK透露,目前腾讯、PPTV、CIBN几个会员体系在CIBN微视听没做打通,不同专区有很强的标识,用户自己可以去做选择。强调时间性的内容也会做一些单点,比如说演唱会、球赛等。他认为打通和不打通各有利弊。他说,打通的话可能所有内容是微视听集采过来给到用户,但存在一个问题,比如腾讯一年会员299元,集采能打几折?另外再拿PPTV的搜狐的CIBN的,这些东西集采过来都是有成本的。如果都拿过来,一是内容重合度非常高,二是成本又上去了,最终肯定是要用户买单,“几方可能会有点谈不拢”,所以基本上还是隔离开的。隔离开有一个繁琐的地方,很多东西要进专区,CIBN微视听的现有解决方式是分主次,比如影视这一块基本上2016年是腾讯为主,PPTV背后是苏宁,苏宁在整个体育产业的投入其实非常大,所以体育会以PPTV为重。他说在PPTV支持下,CIBN微视听的体育预计2017年成长会非常快速。

  CIB N微视听 在 2017 年的 IP 这块应该是蛮强的

  KK多次强调,CIBN微视听在2017年的IP这块应该是蛮强的,因为集合了这几家的优势IP,比如正在热播、口碑也非常好的腾讯的《鬼吹灯之精绝古城》,而接档的热门IP是PPTV去年就已经锁定的《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基本上网剧这一块能够做到不断档。他说整个OTT内容四大块,电影、电视剧、综艺、少儿,CIBN微视听基本上稳步增长,可以去挖掘的第五块是体育。

  “体育是2017年的重中之重”,KK透露,在NBA、西甲、中超、英超这几个方面都会有跟上游版权方的一些合作,包括搏击、田径可能都会有。他提供了一个数据,美国的体育产业产值大概能够占到GDP的3%,中国相应的占比不到1%,对应欧美发达国家,空间非常大。

  前述这几块之后,CIBN微视听要做的就是适合大屏端的垂直领域。KK说,有些很唯美的纪录片其实就是旅游类型的,适合大屏端,汽车也适合大屏端,这里的感官和手机、PAD完全不一样。教育部分他以自己家小孩学英语举例,说孩子也是通过PC或者PAD来学,父母会考虑对眼睛不好,也会担心孩子偷偷玩游戏,但是在大屏上两个顾虑都可以消除,一是对眼睛伤害小,二是孩子在客厅里家长可以看到,也不用担心他玩游戏。

  KK认为整个视频趋势向好,比如原来那种想免费去看的,现在所有人都知道知识产权,IP都成本很高,慢慢的有付费趋势。随着互联网的原住民即90后这批人起来,付费的意识其实很强。谈及互联网原住民、90后,就难以避免谈到B站以及它的二次元用户群。他们的玩法是什么?KK说,首先它圈住了一帮受众,能够产生比较高的时长,另外这部分用户是有付费能力付费意愿的。比如说B站很多东西是从日本引进过来的,在网站上做个日本游报名很快,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挣钱。“互联网其实就是这样一种魅力,你只要有了用户,变现的方式可以慢慢去想,你自己可以去想,别人也会帮你去想,别人会找你去合作。”

  目前资金没有太大需求2017年 应该会有 盈余

  目前,CIBN微视听自去年完成新一轮融资后,KK说,资金这一块没有太多需求,不急,就看机会、看缘分,后面如果再融资可能是引进一些战略投资方。

  KK认为,视频这个行业,资金实力是一个基本的需求,一定是靠强IP来拉的。他说这几年成长比较快的,比如腾讯,这个团队在选择IP这一块其实挺强的,《精绝古城》以及《如懿传》都是非常好的IP,包括PPTV去年就已经锁定《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只有把这些强IP拿到,流量才能才能回流。“做视频一定要懂内容,大量的资金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面再强调运营。”

  “强IP付费意愿其实也是蛮强的”,KK说,比如PPTV提供的西甲皇马对巴萨这种付费意愿很强,再比如腾讯的《精绝古城》,这种强IP去拉付费会员很不错,其实也是“倒逼每一家一定要把内容做好。”从腾讯的《精绝古城》到PPTV聚力的西甲国家德比可以看出,好的内容,用户是愿意付费的,宣传是一方面,更重要还是通过用户口碑,让用户闻讯而来。热门IP一般是跟会员体系捆绑,KK说特别能拉会员的是连续剧。像《精绝古城》现在是一周三集,一共21集,七周,两个月一般用户会直接买季卡,再念及年费打折比季度打折要多一点可能直接买年费,其实“营销方式还是有很多” 。

  关于营收,KK透露,目前公司已经盈亏平衡,2017年应该会有盈余。当然,整个投入也会大,2017年“挣到钱一定会投出去。”主要会投在用户这一块,会去更多地争取用户,然后做好用户服务、用户互动。据他介绍,互动一方面会做一些线下的影视或者体育相关的活动,让用户去参与和感知;另一方面从整个产品的设计上,用户互动也要做起来,比如说竞猜,让用户感觉更贴近;另外一方面的支出,可能跟终端厂商多做一些活动。

  OTT用户统计谜题

  被问及当下OTT用户数统计乱象,KK认为,第三方数据公司相对比较好的统计方式是用MAC地址来统计。但现状确实是每一家有自己不同的统计维度,比如CIBN微视听是按“点击进入软件且点播行为”的维度来统计DAU,而腾讯爱奇艺都是inside策略,是把内容给到合作方,只要是他的影片被调起就算,统计的是 VV量。从电视机维度去统计相对来讲准确一些,因为最终一定要通过一个终端显示,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企业都在进军终端,电视机搞得如火如荼、亏本去卖。所以“终端OS这个统计维度相对来说稍微准确一些,第三方的数据统计,更多的是以MAC地址与终端激活来做。。”

  虽然有不同的统计维度,但无论从哪个维度,都可以看出2016年OTT TV这一块增发展很快,因为无论是智能终端在电视机领域的占比还是内容方的VV量,增长幅度都非常大。

  谈及CIBN微视听的用户覆盖,KK说是面向所有的视频用户这一端,家庭用户这一端,相对来说覆盖面比较广,年龄跨度甚至是5岁到60岁都会有。但是之后会去做一个细分,首页里面也经常会定期做一些专题,60后、70后、80后、90后都会有。智能推荐是个趋势,根据用户的浏览习惯给他推荐,只不过整个难度会比今日头条这种要更大一些,因为OTT这个领域的受众是家庭用户,坐在一块看,收集这个东西相对来说比较难,比如放暑假有可能看的都是少儿节目,但是一开学之后可能换成老人,因为面对的不是某一个人。所以“有时候说DAU的时候,资本市场上面会说其实你这个数据应该乘以三。”

  2017年最重要的还是用户规模用户体验

  KK说,商业模式会慢慢去摸索,但是互联网的玩法肯定是拿到一定的用户。

  比如,2017年,微视听要做体育、教育等垂直细分领域的内容,其重点并非为了开发更多的商业模式,而是为了吸引更多的细分人群。。新开拓的东西,在最初可以设计商业模式,但是刚开始启动的时候不要商业气氛过浓,用户会有抵触。“做互联网的,用户就是一切。”KK说一直对员工强调,用户一定是基础,吃这碗饭是用户给的,不是合作伙伴、投资方给的,有了用户合作伙伴才愿意找你,投资方才愿意支持你。所以2017年最重要的还是——用户规模,用户体验。

  KK坦言,实际上最早的时候没有很长远的规划,用户要看一些东西,VST有这个技术,就把东西拿到然后展现给用户,商业模式这些东西都没想,但真正到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要想整个公司能够做多大,员工的成长空间有多大,用户能不能够长期、持续的去用,慢慢的会倒逼你去想这些东西。不合规是不可能去做大的,那个时候虽然得到了一批用户,但其实持续性并不能保证,只有合乎法律法规的情况下才能够光明正大去获取用户,去给他提供很长远的服务。那个时候就算用户给钱也不敢收,因为自己心里都没底。现在不一样,原来相当于从别人家拿东西,现在是从自己家厨房拿东西,还是能做得一手好菜。

  谈及用户体验的不断改进,KK表示,之前VST是每周四周五发一个版本,现在频率没那么高,但是每周还是要去收集一些BUG改一些东西,加班加点“很正常”。他说创业公司有激情也有一些随意性,比如弹性工作时间,比如说说笑笑的工作氛围,但是有些规矩则很严格——比如第一时间响应。“用户的反馈一定要第一时间响应,然后有任何的新闻或者说是娱乐圈的一些热点事件的时候,第一时间响应。”KK说影视点播其实跟娱乐圈很近,要抓一些热点的时候,比如说王菲离婚,肯定会出现别人发声明是在周末或者晚上的情况,但微视听的运营部门会第一时间就做好人物和事件分析推广;同时,编辑部门也要针对相关事件的明星,制作相关的影视专题。他笑言也慢慢的摸索出一套加班模型出来了,比如提前把模板做好,比如一场球赛最终一定是3种结果,要么胜,要么平,要么负,都做了,最后就填空。这种模式,“其实是在你整个运营过程当中慢慢摸索,慢慢逼出来的。”

  最早一起创业的12人还有10个在

  KK说,从2013年就到公司到今天为止在公司差不多待了3年的人很多,VST“人一直算是比较稳定”,能够留下来的,基本上都是公司觉得不错,他们对公司的价值观、整个文化也比较认可的。并且,最早创业的12个人里面,现在还有10个人在,团队留存率非常高。

  “我们团队的稳定性非常高,然后这帮人其实也很努力。”KK感慨,最早进公司的这批人从个人上面来说都是朋友,加上那时候公司的规模不是很大,真的就是这帮人可以朝夕相处,经常在一块吃饭什么的,可以靠感情靠激情去维系;公司也讲究年轻化,后面进来的也有不少应届毕业生。他说,公司坚持的做法是,“有困难的时候把困难告诉大家,有利益的时候把利益分给大家。”公司有过低谷,接入互联网播控方CIBN后,微视听开始合规化运营,面临着用户流失和下滑的困境;也有过飞速发展的上升期,但无论怎样,基本上我们的团队“不离不弃”。

  KK介绍,现在整个团队大概100人出头。其中两块人比较多,第一部分是研发,对用户体验做的比较多,研发里面包括写软件写代码的,产品也放在研发这里,还包括用户的运维,进行用户反馈的收集、测试并提交给产品,然后由产品再给到研发。第二部分是运营,这又分为两大板块:一个是编辑部,每天在海量的影视内容里,为用户做筛选和整合;另一个就是推广部,针对相关的影视内容选择不同的渠道做传播。总之运营的工作就是把用户最需要最喜欢的内容呈现给用户,节省用户搜索查询的时间。他说现在互联网培养了用户的懒,相对应的一定是自己要勤快。现在每个系统都宣称有多少多少小时内容,够看多少多少年,每天都还在增加,如何在这个海量内容里面把真正用户想看的东西选出来?其实需要编辑自己去看很多东西,然后做一些选择。这选择里面,一部分是智能推荐,另外一部分其实编辑人工的选择也不少。

  现在还会去考虑跟电视猫、泰捷竞争吗?KK坦言,电视猫和泰捷在一段时间内都是竞争对手,每个对手肯定都是值得尊重的,能够成为对手,一定是有让对方比较难受的地方,有值得对方去学习的地方。但现在有个区别,电视猫和泰捷都没洗白,泰捷是洗白之后又变回了最初的状态。但这几家都各有千秋,电视猫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泰捷有腾讯投资,最初这几个团队里面VST是最草根的一个,但目前“数据最好”。

  如果创业可以重来一次

  VST真正开始独立运营是在2013年年底,到今年差不多3年时间。KK说,之前是2009年做硬件,类似现在的小米盒子,当时有个rmvb的格式非常流行,最早这种盒子没有在线功能,是把网上rmvb内容下载下来拷到U盘里再放在盒子里面接到电视去观看。之后逐渐的接上网络,内容也不多,那个时候还不是安卓系统,是Linux,做VST出发点是为了“把盒子卖好”。

  慢慢的VST这个软件越来越受用户的认可,很多竞争对手把这个软件放到他们的硬件上,当时用户口碑非常好,而且是一帮发烧友,传播力很强。在Linux做的时候一直领先,转到安卓这一块,第一版发布时服务器都累挂掉了——完全没有想到喜欢VST的用户这么多。VST在Linux时代已经积累了几百万用户,一直到现在,经历了4个版本:1.0、2.0、2.5到3.0,业内有几家基本上是像素级抄袭,说明产品还是受到同行的认可。

  以前有没有很好的变现时机?KK说,可以变现,但是没有洗白的东西,变现价值是不大的。另外一方面,整个团队做这个东西更多的还是兴趣爱好。这么多年下来,最早一批用户已经是很好的朋友,然后整个团队这么多年投入,真的有很多心血在里面,“变现和看着它慢慢长大有更好的机会里面,我们肯定选择后者。”虽然遭遇过压力,但逐渐这个趋势又回来的时候,能看到一个更好的机会。“更多的还是觉得,能够去做这样一个东西,看到用户逐渐增加,用户跟你互动,说你的东西越做越好,感觉很幸福。”

  如果还有选择的机会,回到当初的时间节点去创业,还会不会去做这个东西?

  KK笑笑说,“创业其实有很多时候是阴差阳错”,移动互联网大概在2012年爆发,自己差不多也是那个时间甚至更早去做VST,做VST的出发点是为了把硬件更好的卖出去,当时没有想太多。但现在如果复盘去想,从今天的规模和价值来看,移动互联网创造的价值比现在的OTT创造的价值肯定要大。所以今天如果复盘到那个时候去看整个互联网,“可能会选择移动互联网,可能不选择做视频的聚合而是做新闻的聚合,也就是今天的‘今日头条’”。但是“生活没有太多的假设”,并不是计划好了之后去创业,创业很多时候是一下子想到一个什么东西,说干就干,凭的是一股激情,创业不是计划出来的,现在只不过是复盘的时候觉得移动互联网机会一定更大。“现在既然走到这里,这个也不是没有机会,已经慢慢做大,也受到同行用户的很多认可,员工其实成长速度也蛮快的,所以还是会继续一直做下去。”

  文章出自流媒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