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金融资讯 > 正文

关注|心理战“疫”进入“换挡期”,有哪些新风险?该如何应对?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3-12 15:59:27

"应加强心理咨询和干预,特别是对病人、其家属和死者家属。"随着国内外疫情防控的逐步变化,生产和工作的恢复不断推进,复课也日益临近……专家认为,目前公众的心理状况也进入了一个“转变期”。

“轮班期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新风险?心理防疫措施应该如何跟上?流行病会消失吗?新华社记者展开了调查。

从“加油”到“转移”:不可忽视的新风险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璇告诉记者,当疫情初期带来的心理压力“浪潮”过去后,一些新的心理健康风险就会出现。

“起初是恐惧和焦虑,后来变成了愤怒,然后感觉很虚弱,最近对家庭感到更多的沮丧和内疚……”心理咨询师严一佳(音译)目前独自在伦敦学习,她的家人都在上海。她告诉记者,最近欧洲爆发疫情,国内形势好转,使原定4月春假回国的计划充满了不确定性。

陈郁(化名),一名43岁的新诊断肺炎患者,治愈后仍处于医疗隔离状态。目前,她仍有许多担忧,如:她治愈后会不会“转阳”?回到工作岗位后,同事们会带着“有色眼镜”看自己吗?更让她担心的是,孩子们回到学校后是否会遭到同学的拒绝和歧视。

“我要崩溃了”,“我的头要爆炸了”,“我不想说话”.记者看到,南昌市一个孤立点的微信群被隔离观察期即将结束的阿军(化名)消灭。经过沟通,心理咨询师发现,由于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将立即面临与恢复分娩相关的各种程序,他不知道如何立即面对这些程序,从而导致负面情绪的爆发。

记者还了解到,尽管最近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好转,但部分一线医护人员和基层防控人员的疲劳、嗜睡和情绪波动有所增加。也有一些家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由于上学时间推迟而导致的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紧张关系。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高文彬解释说,社会心理学的“转变期”的特点是公众对疫情的恐惧和警觉性降低,但不同群体之间的心理差异将逐渐显现。“如果不及时进行干预,可能会影响社会稳定,扰乱战争“流行病”的大局。”

心理防疫不能“流行”走。

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主任方鑫等专家认为,心理工作在“战争”疫情中已得到充分重视,但进入“换班期”后,单纯的“听公司的话”和“振作起来”已不能满足公众的心理健康需求。许多专家告诉记者,当前的心理防疫工作必须集中在许多方面。

心理咨询和干预应该融入社会治理的各个方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黄认为,“心理干预的原则应更多地融入到各级防控、复工、返乡等决策和决策过程中,使其能够不断适应现实的变化,成为抗击“疫情”的政策措施与公众日常生活的粘合剂。”

心理防疫措施应更加注重针对性。高文彬曾在非典期间主持过“病人和医务人员心理干预”项目。他告诉记者,随着疫情的发展,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心理干预应特别注意“一少一多”的特点,即尽管咨询的数量会越来越少,但相关人员的复杂心理问题会越来越多

一些专家提醒,心理咨询和干预领域专业人员的短缺不容忽视。武汉心理健康中心“推心置腹”心理热线的负责人担心,一旦各种援助消退,仅靠30多名心理咨询师和志愿者可能无法满足巨大的心理援助需求。根据国家卫生安全委员会的统计,415名精神卫生工作者已被派往湖北,并建立了7个24小时在线心理平台。

“疫情”后:心理咨询和干预服务将融入日常生活

江西省南昌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主任何近日发现,随着疫情的变化,这条一度“冷”的热线又“热”了。此外,许多咨询内容不仅与疫情有关,还与夫妻、亲子关系、邻里关系等日常生活相关。她认为,在战争“流行病”中激活和丰富的心理咨询和干预机制应该融入未来的日常生活,这有利于提高公共生活质量和社会治理效率。

记者了解到,许多地方正在为此积累资源。江西南昌市防控应急指挥部成立了以心理咨询师为主体的人文关怀工作组,招募了600多名具有一定专业素质的志愿者,通过社交媒体将心理咨询和干预渗透到社区。

在上海,卫生部在上海的“健康云”网络平台上设立了心理服务部门。目前,已有200多名专业顾问参加,并提供24小时服务。截至9日24: 00,平台和热线共收到4046次咨询和40多万次在线心理自我评估。

互联网平台有效提高了心理健康资源的利用效率。在疫情期间,智虎APP通过设立“心理援助”和“人人都不怕”栏目,以及设立一个在线圆桌会议“送你一副心理面具”,帮助网民缓解焦虑,维护心理健康。网络心理咨询平台“简单心理学”设立了“特殊医疗专线”,为医务人员提供免费心理服务。

Zhaopin.com推出了《返岗复工后的心态调适》、《复工后员工心理与情绪疏导》等系列课程,邀请清华、中科院等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在网上授课,帮助确保重返工作岗位和恢复生产环境下的心理健康。今天“抗击肺炎”频道的头条推出了“一个心理学”、“京东健康”和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等平台,为公众提供免费心理咨询,已为140多万用户提供服务。相关内容将被转移到标题健康小程序,以便在疫情结束后继续为公众服务。

“去年,中国开始试点建设国家社会和心理服务体系。现在看来,这项工作已经提前受到考验,不能再等了。”黄对说道。

关于如何在当前有限的专业人才资源下有效开展相关心理工作,高文彬认为,人力资源部门如各企业党委、工会、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可以成为社会心理服务提供者的主体之一,“投资规模有限,但可以提供广泛的心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