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福州3月1日电(抗击新皇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福建非基因携带者发起推广“公共筷子”的活动,作者郑·表示:“疫情期间,企业提供新开发的非遗产品,参与拍卖所得全部捐赠给湖北一线救灾。”被称为福州“筷子王”的非世袭继承人张国田3月1日告诉记者。
张国田是福州仓山田甜筷子厂的董事长。他出生在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七安村,被称为“筷子村”。高中毕业后,他去筷子厂学习如何制作筷子。现在,他已经在筷子行业努力工作了40多年。
在张国田的记忆中,上世纪末,福州有很多筷子厂,漆筷作坊遍布农村。张国田告诉记者,福州曾经有一个很大的筷子市场。"当事情忙的时候,我们习惯用来自中国东南部和西北部的福州的筷子。"
2000年后,大型筷子厂相继倒闭,现在更少了。张国田的筷子厂是目前福州为数不多的大型工厂之一。
2007年,筷子文化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次年,张国田成为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漆筷制作技术的第一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推广筷子文化,并对传统漆筷子技术进行现代创新。
新皇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张国田主动发动起义进行捐款和复工。福州首次提出向食品行业免费赠送非传统健康筷子的“提案”。
张国田还指出,2月23日,上海市卫生促进委员会、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卫生委员会和上海市卫生促进中心联合向全体市民发布了使用公共筷子和勺子的建议。
提倡和推广使用公共筷子对张国田来说尤为重要。“一个人必须像筷子一样,顶天立地,能够放下”。张国田清楚地记得小时候餐桌上长辈的教诲。作为福州筷子业的“领袖”,张国田认为他有责任和义务为这场疫情做出贡献。
据了解,在他们的领导下,他们与“福建省周马坡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联手,在福州倡导推广使用公筷(勺),并达成“公筷(勺)使用建议书”。目前,“福建周麻婆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300家门店率先使用了田甜企业提供的免费非一次性筷子(勺)、方便卫生筷子和推广使用公共筷子。
张国田的筷子厂现在有40多名资深艺术家,他们都工作了大约40年。他们是制作“漆筷子”的专家。每个人都掌握了20多套筷子制作程序。这些老艺人生产的筷子不仅销往全国各地,还出口到日本、东南亚等国家。
张国田和这些老艺人在原漆筷子的基础上,创新开发了各种无毒无味的天然漆筷子,质量通过了国家商检局的各项行业指标。
张国田已经60多岁了,他几乎用了半辈子的时间来研究筷子。张国田花了2000多万元收集了2000多双筷子。但是对他来说,这些收藏是无价的。他最大的愿望是建立一个中国筷子博物馆,将体验博物馆的内容和学生教学结合起来。
"如有必要,这些收藏品将会献给这个国家。"张国田打算把一双筷子变成一种文化,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的筷子文化。与此同时,他认为当务之急是在流行病面前推广公共筷子的概念。无论是在餐馆吃饭还是和家人一起吃饭,不要忘记使用公共筷子和勺子。健康文明用餐,倡导更多人加入“服务中国行动”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